1.刘明辉的人物生平

2.文章从哪些方面谢了石城的莲花比之在园林

3.丽江气候,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的介绍?概括点,能精炼点?

石城天气预报15天准确率_石城天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这首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刘明辉的人物生平

1、江西婺源有两个最佳时间段,分别是3-4月和11-12月。

2、3-4月是油菜花开的季节,3月主要是海拔较低的江湾、李坑、彩虹桥开的旺,4月以后就主要是海拔较高的江岭、庆源两处正旺了。婺源油菜花以江岭梯田式的油菜花最为出名,江岭共有四个观景台,其中第二个观景台有一个小栈道,可以从不同角度拍摄油菜花梯田和古村落。此外,月亮湾和庆源也是不错的观赏地。

3、11-12月是赏秋拍红叶的季节,色彩眩目。摄影时间安排在11月10日—12月10日之间,这个时间色彩稳定,光影也出效果。长溪和石城是红叶的最佳观赏地,长溪的夕阳和石城的朝雾是最迷人的。摄影爱好者一般会在村庄后面的小山坡上选好位置,逆光拍摄。

文章从哪些方面谢了石城的莲花比之在园林

党旗引领人生路

1914年11月,刘明辉出生在江西省东南部石城县烟坊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便在轰轰烈烈的红色风暴中走上革命道路。他16岁加入共青团,19岁参加红军,参军后被分配到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九团三营七连任指导员,兼做秘密保卫工作,从此与保卫工作结下不解之缘。1934年11月,刘明辉由共青团员转为***员,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刘明辉参加广昌保卫战后,1934年8月,又在兴国县的高兴圩与国民党军队展开决战,给敌军以沉重的打击。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刘明辉参加了战略大转移——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初,刘明辉随中央红军出发,踏上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刘老回忆说,进入湖南、广西后,为甩掉国民党军队的追击,他们吃饭不分时间,昼夜连续行军。干部战士非常疲倦,一旦遇到沟坎、独木桥等障碍停下时,有的战士站着就打起盹来,后面的战士大声催促,睡着的战士才醒过来继续前行。

11月下旬,红军突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后,辗转到湘江边,进入了国民党的第四道封锁线。刘明辉所在的红五军团作为殿后部队,与湘江两岸的红军部队,为了掩护主力红军渡江,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与装备有飞机、大炮的敌军展开5天5夜的湘江血战,终于突破了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保护中央红军主力安全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的企图。

湘江血战,慷慨悲壮。红军各部队伤亡惨重,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000人锐减到3万余人。

声东击西渡

四渡赤水之战胜利后,红军从贵州安顺经富源、沾益、曲靖进入嵩明一带,佯攻昆明,途经昆明城郊转向西北,直奔江。当时国民党向昆明集中兵力,中央红军兵分三路,由寻甸、嵩明地区向西北挺进。其中,第一军团为左路纵队,经禄劝、元谋,直取龙街;第三军团为左路纵队,夺取洪门渡;纵队和他们第五军团为中央纵队,经山仓街、海龙塘、石板河,进至皎平渡。1935年5月1日晚,中央红军纵队先遣队渡过江,成功偷袭皎平渡,控制了渡口。第一、三军团分别赶到皎平渡渡江。由于红五军团殿后,并在石板河一带英勇阻击滇军,又有红九军团掩护大部队过江。因此,全军利用7只木船昼夜抢渡,经过9天9夜,大部人马于1935年5月9日从皎平渡顺利渡过了江水滔滔、急流翻滚江。

刘明辉是7日渡江的,那天,他远远听到红五军团在石板河一带阻击敌军的炮声。他们有的坐小木船,有的坐牛皮筒形船,将骡马牲畜赶到江里,由它们自己渡过江。至今他还记得,当时参谋长刘伯承站在一块大石头上亲自指挥渡江的情景,刘伯承大声喊部队“快点!快点!”的声音仍在他耳旁萦绕。

渡过江后,他们经泸定桥通过大渡河,于1935年6月8日进到宝兴县北部的夹金山脚下。

翻越险峻夹金山

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途中翻越的第一座最险峻的大雪山,雪山海拔4124米,终年积雪,天气变化无常。

1935年6月11日,他们一大早就开始向雪山进发。在爬到离顶峰还有1千米左右的时候,三营七连八班副班长孔金彪走不动了,坐在雪山上起不来。刘明辉看到后,赶紧叫身边的战士把他扶到自己的骡子上,让马夫牵着骡子驮着他走。这时,他也走不动了,就抓着骡子的尾巴,让它拖着走。抬头望去,只见雪海茫茫,在陡峭的山路上战士们一个挨着一个挪着艰难的步子缓慢地移动。最后,他们靠着坚强的意志,终于爬上了雪山顶。天黑时,他们翻越了夹金山。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到达夹金山北麓的达维镇,同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两个方面军的部队战士欢欣鼓舞,举行庆祝大会。他和战友们沉浸在会师的巨大喜悦之中。

三过雪山草地

1935年8月,红五军团随左路军由毛盖儿地区和卓克基地区开始北上,将要经过茫茫的松潘大草地。此时已是红五军团第三十九团团特派员的刘明辉,和大家一起准备好干粮,开始了第一次过草地。

8月的松潘草地,处处隐藏着沼泽地的陷阱和死神的魔爪。人行走时稍有不慎就会陷进泥塘沼泽。红军们又冷又饿,一路上挖野菜、草根、树皮充饥,甚至把皮带、牛皮鼓面煮了吃。许多战友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没有倒下,却地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他们战胜了饥饿、寒冷、疾病等死神的威胁,走出了辽阔无际的大草地。

走出草地,人们不禁长长出了一口气:“再见了,雪山草地!”没想到,两个月后,刘明辉和一些红军战士又一次走进这块遍布死神的草地。

在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方针下,由红五军团编入红四方面军的刘明辉,第二次走进大草地,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地区,连续作战,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伤亡惨重,处境更加困难。广大指战员从惨痛的教训中越来越认识到张国焘的错误。1936年3月,红四方面军重新北上。他随红军干部战士又第三次翻越夹金山。6月,与北上的红军二、六军团在甘孜胜利会师。7月,途经阿坝等地,开始第三次过草地。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他们于8月到达甘肃南部。10月,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也同红一军会师。

回顾三过草地的经历,刘明辉说,长征之所以取得胜利,关键是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长征精神。他概括为:“对共产主义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有着无比坚定和忠诚的崇高精神;有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一往无前、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有顾全大局、亲密团结、严守纪律的高尚情操。”

戎马生涯 执着人生

长征,锤炼了刘明辉的革命意志。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他度过了太行山的艰苦岁月,经历了日军的“合围”和“扫荡”,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日寇“扫荡”等许多战役战斗,曾迎接、护送同志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工作.

1942年4月29日的“铁壁合围”中,1万多日军和大批伪军进行疯狂“扫荡”。在枪林弹雨中,刘明辉骑着一匹枣红马,和骑兵团奋力向西突围,穿过沙尘滚滚、枪炮震天、硝烟弥漫的平原,冲出了日军的三道重围。

在时期, 在刘伯承、的指挥下,刘明辉参加了晋冀鲁豫边区的战斗,强渡黄河,两次跃进大别山及参加邯郸、平汉、陇海、鲁西南、甄南、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著名战役,为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做出了贡献。

1949年9月,刘明辉随二野从南京出发进军大西南,同年11月30日解放了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重庆。在重庆工作5年的期间,他担任过重庆市公安局局长,兼任重庆警备副司令、司令等职,参与了军事接管、治乱、镇压工作,赢得了同志的高度肯定。

1954年9月,他从重庆来到云南工作。从此,他深深地爱上了祖国的西南边疆,以长征精神激励自己,把所有的精力和智慧献给了深深挚爱的云南。他历任云南省委常委、省公安厅厅长、党组组长,省政协,云南省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二书记,副、常务副、代理、,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为云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1985年8月离休后,刘明辉仍心系党和人民,关心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公安工作和人民生活,做一些相应的调查研究,及时向省委、省和有关部门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

刘明辉同志生前回顾自己走过的一生时曾深有感触地说:“理想和信念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成就一切事业的精神支柱。它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披荆斩棘、历经磨难,达到光辉的彼岸。尤其是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的品格,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从我人生的体验来说,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是永不熄灭的灯塔。”

丽江气候,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的介绍?概括点,能精炼点?

中国的莲花,有了周敦颐一篇《爱莲说》,朱自清一篇《荷塘月色》,便是写到了极致。那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恬静怡然的风致,每每读来,都让人情动于衷,心仪久久。

因为文章,喜欢上了莲花。这几年南来北往,顺便看过不少,拍了不少,印象最深的,还数福建省石城县的莲花。石城号称中国白莲之乡,村村有莲,户户种莲,那种情景,那种气象,与园林池塘中看到的完全不同。从横贯全县的琴江沿岸走过,坪坝上,沟汊间,所到之处,全是一方方、一层层清香四溢,长势正好的莲田。那繁星般斑斓的莲朵,碧玉般莹润的莲叶,相接相拥,绵延百余里,像一匹无穷无尽的云锦铺展开来,把1000多平方公里的地面打扮得富丽妖娆,熠熠生辉。莲田周边,是林草苍翠的山峦。山脊的上方,穹庐般覆盖着辽远的白云蓝天。听不见机械的轰鸣击打,见不到车来人往的扰攘。万籁俱寂,洁净无尘,俯仰之间,除了莲花还是莲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里,纵目骋怀,你会不由地想到,在这烟尘弥漫、噪声盈耳的世界上,能有这样一方宁静的山水,一处清爽的天地,真算得人间幸事!

据莲农介绍,看莲花,最好是在太阳升起之后。莲花晨开暮合,最喜阳光,阳光愈足,开得愈好。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来是有来由的。那天趁旅游大巴尚未到来,我一个人踩着田埂的露珠,走到大畲村的观光凉亭。凉亭在百亩莲田正中,竹木搭建,简捷而精巧,与周围景色十分协调。村庄静悄悄的,阳光煦微,凉风习习,依栏望去,见四周鲜荷蓬蓬勃勃,灿然怒放,精气神十足,便急忙拿出相机,对准一簇簇或白或红环护着金粉嫩蕊的莲瓣,一张张或高或低承托着沉甸甸露水的莲叶,一个个或大或小鼓起饱满籽实的莲蓬,甚至一处处透着残缺美感的枯枝败叶,不停拉动镜头,愣是一通狂拍。一个多小时的跑前跑后,早已汗流浃背,但仍觉兴致未尽。须知,这大片的莲花猛看似无不同,但静心细品,却是风情万种,各具姿色:有的高雅,有的艳丽;有的端庄,有的娇羞;有的温婉柔媚,有的烂漫天真;有的从容淡定,有的神飞扬。古人喻之为“凌波仙子”,想来真是再确切不过的。但我揣想,那仙子,指的当是曲江池畔燕乐的成群佳丽,而不会是苎萝山前临流照影的浣纱女。

太阳已近中天,园子里已是溽热袭人,加之游客渐多,便收拾行囊,抽身离去。村头阴凉处,见几户莲农正在加工莲子,旁边围一些游客,指指点点,问长问短,便也走上前去加入攀谈。

石城的莲子,以色白、粒大、清香味美著称。所谓“白莲”,指称的即是这种营养丰富的优质莲子,并非花的颜色。全县十万亩莲田,每年大约可收9000吨莲子,而莲藕、莲心、莲花、莲叶、莲须、荷蒂等又可入厨入药,是农家收入的主要来源。莲农老陈说,白莲品质好,但务劳起来是相当辛苦的。先得适时收,趁天气凉快,每天四点左右就得下地摘,莲蓬过嫰的不能摘,因莲子尚不饱满;过熟的也不行,莲子会老化。这得凭经验。莲时,无论男女老幼,都得赤手光脚在泥水里操作,蚊虫的叮咬,莲梗倒刺的划痛是免不了的,但你都得忍着。其次,回的莲蓬当天就得处理,包括上学前放学后的学生娃,全家人围坐一起,剥开莲蓬,取出莲子,再一粒粒剥去外壳,内膜,捅出莲心,而后拿到太阳下晾晒,等水分挥发完,又得取回来烘烤,这中间,火候的掌握也是十分要紧的……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听他的介绍,脑海里突然就跳出这个诗句。

我插话问,一个人一天能剥多少莲子?答说六斤左右,每斤少说也三百颗莲子。又问,一年能有多少收入?答说六亩地,两万来块钱是有的。但他的老伴立即仰起头来制止,说瞎吹吧你,哪有那样多!虽是反驳,却止不住满脸笑意。老陈也禁不住笑了,说现在又不收税了,你怕哪样,没那么多,盖新房的钱哪里来,取媳妇的钱哪里来,孩子上大学的钱哪里来,别人给的啊?老伴剜他一眼,说老不正经,你咋不说要受多大连累?老陈转向我们,说这倒也是,莲子好,作务难,栽种,浇水,施肥,除草,病虫防治,哪个环节都马虎不得,老婆子受了不少罪,是我家的有功之臣哩。大家于是一阵开心大笑,纷纷向她伸出拇指,而她却不好意思地推老陈一把,满脸通红说,谁稀罕你表扬,说是要给买个手机,半年了也不见踪影!

临了,俩口子非得送我们每人几个莲蓬,说天热易上火,拿几个尝尝鲜,在车上解解闷。大家自然不好白要,表示要掏钱,老陈一脸诚恳地说,小看乡下人了吧,千百年前我祖上也是中原来的,就算认个老乡行吧?于是只好道谢而别,并祝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说来这石城还真是我国著名的客家族系发祥地。晋代以降,中原士族百姓五次大规模南迁,最早便是在这方“环山多石,耸峙如城”的地界上安定下来,垦地置业,休养生息,而后随着人丁的增长和家族的兴盛,一部分人又陆续穿越武夷山,东进闽西,南下粤东,寻求新的拓展,故石城又有“闽粤通衢,客家摇篮”之称。石城还是当年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1934年,中国革命最困难最危急的时刻,石城父老曾将1.6万名子弟送去随军征战,而这些优秀儿女们,最后活着到达陕北的只有53名!石城人民为中华文明所作的贡献,为中国革命所付出的牺牲,彪炳史册,光照千秋。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位于东经100.25 北纬26.86 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 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10多万人。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其中纳西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7.7%。 丽江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也很大。丽江的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2.6℃~19.8℃,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18.1℃~25.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1.7℃,年温差小,但日温差较大。年极端最高气温25.1度,最低气温-27.4度,每年的5—10月为雨季,7、8月特别集中。 丽江春天天气(3月-5月):气温约0℃-20℃,以晴天为主。 丽江夏天天气(6月-8月):气温约10℃-26℃,多雨,早晚较凉,白天户外直晒较热,室内凉爽。 丽江秋天天气(9月-11月):气温约5℃-23℃,雨天晴天阴天各占三分之一。 丽江冬天天气(12月-2月):气温约 -5℃ -15℃,气温较低,空气干燥。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晴天。 丽江市最具优势和开发潜力的主要有旅游、生物和水能。 旅游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 二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玉龙雪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区,景区面积约2.63万公顷。景区内有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分布有20多个保留完整的原始森林群落和59种珍稀野生动物,被誉为"冰川博物馆"和"动植物宝库"。老君山是"三江并流"的核心景区,总面积842.64平方公里,区内有独特的丹霞地貌、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种类丰富、未遭破坏的动植物群落,分布有植物79科167属280多种,其中很多是珍稀濒危植物。 一城,即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古城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湖,即泸沽湖,位于宁蒗县境内,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湖面海拔2685米,面积48.4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3米,最深达93.5米。泸沽湖景区已被列为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旅游度区。 一江,即江。江流经丽江651公里,沿线景观独特,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长江第一湾、虎跳峡和宝山石城。 一文化,即纳西东巴文化,包括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等,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一风情,即摩梭风情,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的母系走婚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