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天气四十天_定远48小时天气预报
1.康熙时期的所有黄河水患的时间,地点
2.《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3.初中所有关于岑参的诗句
4.滁州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5.有哪些关于诗人的励志的好句子?
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
平时我们碰到一个陌生人,要想与之沟通,总要问“您贵姓?”“您尊姓大名?”我们国家举行重大会议,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担任同样职务,或其他场合如书的编者、作者为多人时,排顺序往往是“以姓氏笔划为序”。那么什么是姓氏?姓、氏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名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在看古书,、古典戏剧时往往会碰到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号的情况,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里就来谈一谈这方面的知识,主要讲一讲姓、氏、名、字、号的历史由来及演变情况。
一、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学者又从《说文》、《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他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80几个,可以想见,这只是远古实际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时候的姓决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姓”多。我们这里可以罗列几个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姓的数字。
①北宋以后的封建社会,长期作为儿童识字读物的《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编),共收入502个姓氏(其中单姓342个,复姓60个。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②宋代郑樵《通志·姓氏略》中统计古代姓氏共有1745个。③明代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据当时户部所藏户籍编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个。(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④清代康熙帝亲自审定《御制百家姓》,(开头曰:“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⑤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姓氏辨误》中说古姓氏有5129个。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学者阎福卿等曾编辑出版过《中国姓氏汇编》共收姓氏5730个。其中单姓3470个,双字姓2085个,三字姓163个,四字五字姓12个。台湾省也出版过《中华姓符》共收姓氏6363个,但里面有异体字重复收入的情况。⑦据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员会汉字处年的抽样调查及有关专家的估计,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个以上。(气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编《当代百家姓》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目前,我国常用的姓约400个,按当时人口数算,前100个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周熊金陆,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顾侯郎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这100姓占全国总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张刘陈5姓就有3亿多人口。李8700万、王8000万、张800万、刘6000万、陈5000万。全国各城市的大姓情况也不一样,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张王陈李徐朱周吴刘沈。)这个数字跟我们前面说的所谓远古即有的纯正的“姓”相去太远了。那么另外那些也被称作姓的字又是怎么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现代姓的主要组成部分 “氏”,下面就来介绍 “氏”。
二、“氏”
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这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
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就很能说明二者的关系。“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顾炎武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最明显的标志是《史记》,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前面提到过,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3)以封国、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南、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6)其他(在姓中还有几种变种,突变情况):
A、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姓李。
B、为避灾难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C、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如荀改孙,庄改严,丘改邱等。
D、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
E、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F、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今天在公共社交场合的“贵姓”、“尊姓”、“按姓氏笔画为序”中的姓,实际上包括了古姓、氏这两方面的内容。
另外,古代姓氏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①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序》)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考之于《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
那么男子称什么呢?1、贵者称氏;2、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当时是通称。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传》),“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有人认为里面隐含了朴素的优生学。
春秋时,鲁昭公娶吴女为夫人,两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称吴孟子。
③因为“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贵族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
A、前缀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B、以夫家的邑、谥号为前缀:如晋姬、武姜、文赢。
C、加氏、女、母、姬、媪、妪等后缀,如张氏、商女、孟母、吴姬、赵媪等。
三、名
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
“名”的产生也是在氏族社会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必然结果。《说文》对名这样解释:“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这多少有些传说意味。人们发现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行起来,使得人皆有名,并对命“名”讲究起来。实际上,名的出现是私有制经济出现后的必然产物。古时天下为公,一个部落一个名号,黄帝、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名。
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当时的习惯,崇尚以天干为名。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来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如太乙,成汤(天乙),太丁,盘庚,帝辛(纣)外丙、仲壬、太甲……武丁(盘庚曾孙)。陈梦家《殷商卜辞综述》认为:太康(即大庚),仲康(中庚),少康(少庚)等。周代以后对命名有所讲究。春秋鲁桓公六年(705)鲁桓公问命名应遵守的礼节时,大夫申 提出“信”“义”“象”“”“类”五条(“五则”)。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屈原(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随着儒学的兴起,对起名的讲究越来越复杂,成书于战国年间的《周礼》中对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注意的五条之外,还规定了“六不”。即(1)不以国(2)不以官(3)不以山川(4)不以隐疾(5)不以畜牲(6)不以器币。
秦汉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在命名方面除了对“五类”、“六不”同样讲究外,还对一些寓含王霸意义的字眼如龙、天、君、王、帝、上、圣、皇等字禁止使用。有些朝代不禁。
魏晋以后,一代代的学风、思潮、单从命名方面即能看出一些。
如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子献之,孙静之、桢之。画家顾恺之,将军刘牢之,科学家祖冲之,史学家裴松之,文学家颜延之,杨衔之等。
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时髦。一时间,僧佑、僧护、僧智、梵童、摩诃之名比比皆是。据正史载,南北朝带僧字的名有122人,昙者39人,佛者24人。
唐宋时,道炽一时,僧也极红。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时尚。如朱熹(火),父名松(木),儿名 (土),孙名钜、钩、鉴、铎(金),曾孙名渊、泠、潜、济、浚、澄(水),刚好是五行一个循环。
周秦两汉单名多于双名。
有些双名也是单名,如晋介之推,虞宫之奇,郑烛之武,佚之狐,之为虚字,不算。还有一个“不”字,韩申不害,楚萧不疑,赵国赵不倦,汉代程不识,不危、不惑等皆如此。
另外,汉人取名:(1)尚英武,雄浑劲健。像胜、武、勇、超、猛、固、彪、举等这很常用。
(2)见贤思齐、追慕圣人。如张禹,赵禹、邓禹、陶汤、张汤、赵汤、周昌、王昌、张尧、黄舜等就体现这一特色。
(3)求长生长寿。如万年、延寿、寿王、千秋、去病、去疾、彭祖、彭生等名常见。
王莽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春秋》“讥二名”,《公羊传》:“二名非礼也”,可能单名多于双名的原因。西汉15帝,二人复名;东汉13帝全单名。
西汉至东晋,54帝,4个复名,单名94%,东汉以后,尤其两晋南北朝,佛道盛行,一时间佛名盛行:金刚、力士、文殊、目连、药王、般若、三宝随处可见,以带佛气。僧、佛、摩、梵、昙,直取佛名也很多。
唐宋后,取复名多起来,皇帝除外,因单名易于避讳。
另外,唐人追求雅,以文、德、儒、元、雅、士等字命名很流行。
五代时,因《尚书·太甲上》有“旁求俊彦”《伪孔传》有“美士曰彦”。故而,据正史载,五代共有87人以“彦”字命名。元代人以取蒙文名为时尚。
元末,张士诚原名九四,“士诚”之名乃一文人所取,是在取笑他,他还不知,典出《孟子》:“士,诚小人也”之句。
宋以后,尤其明清,字辈谱命名法最盛行。至今,从农村族谱中可看出这一现象。其字当然是些寓意吉利的字,如文武,富贵、昭庆、德祥、龙凤、昌盛等。 明清以族谱命名为特征,影响很大。
1744,乾隆为孔子后裔定了三十个字为: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垂维佑 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令贴又在这30个字后续了二十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清满贵族则喜欢用安、福、永、泰、保全、常荣、桂祥等吉利字命名。
而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
①节令法:以生时节令,花卉为名,春花、梅、桃、李,夏雨、秋实、秋雨、秋艳、冬晓、冬梅、腊梅等。
②地名法:纪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沪生、渝生、杭宁。
③盼子盼财法:如来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来宝、来发。
④动物法:阿牛、阿鼠、小鱼、小狗、小龙、阿龙、小骏(马)、小凤、凤儿。
⑤体重法:九斤老太、九斤姑娘(加护身符的重量)。
⑥性变法:女当男养,亚男、冠男、家骏、家雄;男当女养,新妹、宝姬、秋月等。
⑦排行法:大牛、二牛、三小、小牛,大囡、二囡、三囡;根大、根亮(两)、根山(三);张益(一)张耳(二)张山散(三)等。
⑧五行法:如前述朱熹一家祖孙五代。
⑨综合的,如润土(节令加五行)。
民国年间尚洋名:玛丽、海伦、彼德、约翰、汤姆很多。
间尚红、建、卫、忠、青等字。
现在的趋向:朦胧、洋名、多字名。
古代的女子有姓无名,在家只有小名、乳名,对外则称某某氏。
四、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
命字方面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显。
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褥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
五、号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号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时期还不流行,葛洪、陶潜有号,当时多数人没有。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原因有二:1、道德加强,2、文学发达,文人讲究文雅。至明清,由于文人范围扩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来。纵观古人命号特点,我们也可以概括为几条。
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陆游,号龟堂。辛弃疾号称稼轩居士。明武宗朱厚照自号锦堂老人,明世宗朱厚璁自号天池钓叟,明神宗朱翊自号禹斋。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古稀天子。咸丰(奕 )自号且乐道人。
2、或以旨趣抱负自号: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金心农自号出家庵粥饭僧,都体现了个人的旨趣。
3、有些人还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人之语自号。
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赵孟頫甲寅年生,自号甲寅人;元郑元右,自号尚左生,明代祝允明自号祝枝指生,后在民间演变成祝支山。朱 尊,自号夕阳芳草村落,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普救寺婚姻案主者。徐树丕,自号活埋庵道人。
别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宋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带“影”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类似例子再如:
山抹微云秦学士——秦观“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露花倒影柳屯田——柳永,《破阵子》词中有“露花倒影”句。
张孤雁——张炎《解连环·孤雁》
红杏尚书——宋祁(工部尚书)《木兰花》“绿杨烟外晓春寒,红杏枝头春意闹”。
现当代作家的笔名、艺名也可算入号的范畴,有的是自号,有的是赠号。
郭沫若(笔名)原名开贞,巴金、夏衍、冰心全是笔名(自号),而非原名。
艺号(赠号):
张英杰——盖叫天,牛俊国——牛得草,荀慧生——白牡丹,李慧敏——白玉霜,毛稚黄——毛三瘦。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王临川;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王右军(王羲之);汤显祖称汤临川;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称康南海;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称孔北海;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人称顾亭林。清代民谣“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是李鸿章(合肥人),“司农常熟世间芜”说的是翁同和为常熟人,时任户部尚书。
3、以封爵、谥号为号
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
宋以后,文人之间大多以号相称,以至造成众号行世,他们的字名反被冷疏的情况。苏轼一生有14类38个名号,鲁迅先生一生(1881—1936)57岁,共用过140多个名号(主要是笔名)。
鲁迅原名周樟树,字豫才,改名树人。1898年,第一次用笔名,戛剑生、树人。1818年,《狂人日记》发表时,始用鲁迅笔名。三十年代后更多,最多的为1933年26个和1934年41个。这两年也是他的创作高峰,作品最多的时期。
由于号可自取和赠送,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变性。以至许多文人,有很多别号,多的可达几十个,上百个,“别号太多,反成搅乱”(郑板桥集题画。靳秋四索画),所以近代以后,尤其建国以来,文人用号之风大减,不少人发表作品不用笔名,就用真名。少数文人存有别号,多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就出名的文人。如鲁迅曾自号书斋,绿林书室,且介亭;王力自号龙虫并雕斋;姚雪垠,无止境斋;叶圣陶未厌居,俞平柏古槐书屋,此可谓遗风。
康熙时期的所有黄河水患的时间,地点
水浒传前50回人物绰号,情节,性格 按出场顺序排列
天微星九纹龙 史 进
华州府华阴县史家村人。庄主子弟,自幼习武,身刺九条青龙,手使三尖两刃四窍八环刀。因与少华山好汉来往,为华阴县捉拿,烧庄上山落草。宋江大闹西岳华山后同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头领八骠骑兼八先锋使之一。第二回出场。
地魁星神行军机 朱 武
定远县人,精通阵法,手使双刀,为少华山三头领之一。宋江大闹西岳华山后同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参赞军务二头领。第二回出场。
地周星跳涧虎 陈 达
邺城人,体魄强健,生性粗鲁,手使白点钢枪,少华山三头领之一。宋江大闹西岳华山后同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小骠骑兼远探出哨头领十六员之一。第二回出场。
地隐星白花蛇 杨 春
蒲州解良县人,长腰瘦臂,使一口大杆刀,少华山三头领之一。宋江大闹西岳华山后同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小骠骑兼十六员远探出哨头领之一。第二回出场。
天孤星 鲁智深
原名鲁达,关西军汉,系渭州经略府提辖。拳打镇关西后逃至五台山出家,取法名智深。大商店野猪林后和杨志同上二龙山落草。三山入伙打州后上梁山义入伙,为山寨步军十一头领之一。第三回出场。
地僻星打虎将 李 忠
濠州定远人,使枪棒卖药为生,初在桃花山落草做头领,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七将校之一。第三回出场。
地空星小霸王 周 通
初与打虎将李忠在桃花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小骠骑兼远探出哨十六头领之一。第五回出场。
天雄星豹子头 林 冲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为奸臣高俅父子谋害,刺配沧州,火烧草料场后,由柴进荐上梁山。后因晁盖上山火并王伦。为山寨五虎将之一。第七出场。
天贵星小旋风 柴 进
沧州横海郡人,大周皇嫡系孙,祖上有陈桥让位之功,衔朝赐丹书铁券,因为其叔鸣冤,被押入高唐州地牢。宋江等人大闹高唐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掌管钱粮二头领之一。第九回出场。
地囚星旱地忽律 朱 贵
沂州沂水县人,因在江湖上做客商折了本钱,投梁山泊入伙,经营南山酒店,打探四方消息。大入伙后为山寨四店打听消息、邀请来宾八头领之一。第十一回出场。
地妖星摸着天 杜 迁
梁山泊早期头领之一,大入伙后为山寨步军十七将校之一。第十一回出场。
地魔星去里金刚 宋 万
梁山泊早期头领之一,大入伙后为山寨步军十七将校之一。第十一回出场。
天暗星青面兽 杨 志
客籍关西,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投鲁智深二龙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八骠骑兼八先锋使之一。第十二回出场。
天空星急先锋 索 超
原系大名府留守使正牌军,北京上将,善使大斧。宋江攻找北京城时,吴用误计捉拿,随宋江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八骠骑兼八先锋使之一。第十三回出场。
天满星美髯翁 朱 仝
郓城县人,富户出身,曾
郓城县马兵都头,因义释步兵都头雷横被刺配沧州。盂兰盆大斋日之夜,因失却沧州府小衙内被迫随吴用等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八骠骑兼八先锋使之一。第十三回出场。
天退星插翅虎 雷 横
郓城县人,铁匠出身,曾为郓城县步军都头,因枷打白秀英获罪。
朱仝义释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头领之一。第十三回出场。
托塔天王 晁 盖
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七星入伙智取生辰纲后投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后打曾头市中毒箭身亡。第十四回出场。
天异星赤发鬼 刘 唐
东潞州人,自幼飘荡江湖,智取生辰纲后随晁盖等人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头领之一。第十四回出场。
天机星智多星 吴 用
郓城县人,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财主家门馆教授。智取生辰纲的组织
者,上山寨后为掌管机密二军师之一。第十四回出场。
天剑星立地太岁 阮小二
梁山泊石碣村人,打渔为生。智取生辰纲的参加者。上梁山后任四寨水军八头领之一。第十五回出场。
天罪星短命二郎 阮小五
阮小二之胞弟,梁山入伙后为四寨水军八头领之一。第十五回出场。
天败星活阎罗 阮小七
阮小二、阮小五之胞弟,梁山入伙后为四寨水军八头领之一。第十五回出场。
天闲星入云龙 公孙胜
蓟州人,道号一清先生,自幼习武,能以道术呼风唤雨、腾云驾雾,江湖上人称入云龙。梁山入伙后任山寨掌管机密二军师之一。第十五回场。
地耗星白日鼠 白 胜
济州府安乐村人,闲汉、赌徒,智取生辰纲的参加者。梁山入伙后为山寨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四头领之一。第十六回出场。
地稽星操刀鬼 曹 正
天封府人,屠户出身,林冲之徒,酒店店主,因做做生意折本流落山东,后与鲁智深、杨志、武松等在二龙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掌管监造诸事十六头领之一。第十七回出场。
天魁星呼保义 宋 江
郓城县宋家村人,表字公明,排行第三,面黑身矮,为人仗义疏财,在家大孝,人唤孝义黑三郎,江湖上唤作山东及时雨。精通刀笔,纯熟吏道,曾任郓城县押司,后因杀死阎婆惜刺配江州,被晁盖等人救上梁山。晁盖身亡后任梁山寨寨主。梁山泊总兵二都头之一。第十八回出场。
地俊星铁扇子 宋 清
宋江胞弟,和父亲宋太公在家务农。上梁山入伙后专管摆设筵席,为山寨监造诸事十六头
领之一。第十八回出场。
天伤星行者 武 松
清河县人,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称武二郎。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抚拳成人。景阳岗打虎后任阳谷县都头,后因斗杀西门庆、潘金莲刺配孟州,又因血溅都监府逃至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头领之一。第二十三回出场。
地刑星菜园子 张 青
十字坡黑店店主,原在光明寺种菜,人称菜园子张青。受武松、鲁智深之邀到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四店打听消息、邀请来宾八头领之一。第二十七回出场。
地壮星母夜叉 孙二娘
张青之妻,人唤母夜叉,学得父亲本事,在十字坡与丈夫经营黑店。三山聚义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四店打听消息、邀请来宾八头领之一。第二十七回出场。
地伏星金眼彪 施 恩
孟州人,孟州牢城管营之子,练就一身好养棒。武松杀死张都监后,因逃避官司流落江湖,上梁山入伙后,任山寨步军十七将校之一。第二十八回出场。
地旺星独火星 孔 亮
白虎山孔家庄人,孔太公次子。好习枪棒,杀本村财主后占据白虎山落草。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守护中军步军二骁将之一。第三十二回出场。
地猖星毛头星 孔 明
孔亮之兄。因人命官司拘押在青州狱中,三山聚义打青州时被救,上梁山入伙后,为山寨守护中军步军二骁将之一。第三十二回出场。
地强星锦毛虎 燕 顺
山东莱州人,羊马贩子,因消折了本钱流落绿林,和王英、郑天寿等在青风山结寨为王。上梁山入伙后,为山寨马军小骠骑兼远哨出探十六头领之一。第三十二回出场。
地微星矮脚虎 王 英
祖贯两淮人氏,车家出身,五短身材。因抢劫客商事发到官,越狱后上青风山,与王英、郑天寿结伙。大闹青风寨后投奔梁山,为山寨专管三军内事马军二头领之一。第三十二回出场。
地异星白面郎君 郑天寿
浙西苏州人,人唤白面郎君,打银为生,好习枪棒,后流落江湖,与王英、燕顺占山为王,上梁山入伙后,为山寨步军十眶将校之一。第三十三回出场。
天黄星小李广 花 荣
青州府人,秦明妹夫,清风寨武寨门,将门之子。大闹清风寨后上青风山聚义,其妻被杀后娶秦明之妹,后随燕顺等投奔梁山,为山寨马军步八骠骑兼八先锋使之一。第三十三回出场。
地煞星镇三山 黄 信
青州都监,武艺高强,人称镇三山。大闹青风寨后上清风山聚义,又和燕顺等投奔梁山。为山寨马军小骠骑兼远探出哨十员头领之一。第三十三回出场。
天猛星霹雳火 秦 明
天州人,将门之后,性格急躁,声若雷霆,人称霹雳火。使一根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大闹青风寨后上梁山,为山寨八骠骑兼先锋使之一。第三十四回出场。
地佐星小温侯 吕 方
潭州人,因贩生药折了本钱,流落山东,占据无影山打家劫舍。上梁山后为守护中军马军
二骁将之一。第三十五回出场。
地佑星赛仁贵 郭 盛
西川嘉陵人,因贩水银在河中翻了船,流落江湖。上梁山后,为山寨守护中军马军二骁将之一。第三十五回出场。
地丑星石将军 石 勇
大名府人氏,放赌为精简整编。因打死人命,流落江湖。后同花荣等人上梁山,为山寨步军十七将校之一。第三十五回出场。
天速星神行太保 戴 宗
吴用至友,江州两院押牢节级,通道术,腿缚两个甲马,日行八百里,夜行一千里,人称神行太保。江州劫法场后上梁山,为山寨总探声息头领。第三十六回出场。
天寿星混江龙 李 俊
庐州人,水性极好,扬子江中艄公。大闹江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四寨水军八头领之一。第三十六回出场。
地奴星催命判官 李 立
江州揭阳岭人,酒店店主,靠私商为生。大闹江州后上梁山,经营北山酒店,为山寨四店打听消息,邀请来宾八头领之一。第三十六回出场。
地进星出洞蛟 童 威
浔阳江边人,私盐贩子,水性好。江州劫法场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四寨水军八头领之一。第三十六回出场。
地退星翻江蜃 童 猛
童威之弟,贩私盐投奔李俊。江州劫法场,与其兄同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四寨水军八头领之一。第三十六回出场。
地幽星病大虫 薛 永
河南洛阳人,靠使枪棒卖药为生,闯荡江湖,在揭阳镇和宋江相识。梁山好汉闹江湖后上梁山,为山寨步军十六将校之一。第三十七回出场。
天平星船火儿 张 横
小孤山下人,赌徒,专在扬子江边私渡,水性极好,大闹江州上后梁山入伙,为山寨水军八头领之一。第三十七回出场。
天损星浪里白条 张 顺
张横之弟。先与其兄在扬子江边私渡,后在江州做贩鱼牙子。大闹江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四寨水军八头领之一。第三十七回出场。
天究星没遮拦 穆 弘
揭阳镇人,富户。大闹江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之一。第三十七回出场。
地镇星小遮拦 穆 春
穆弘之弟。大闹江州后与其兄同上梁山,为山寨步军十六将校之一。第三十七回出场。
天杀星黑旋风 李 逵
沂水县百丈树人,因打死人流亡他乡,在江州做小牢子。大闹江州后救出宋江、戴宗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头领之一。第三十八回出场。
地文星圣手书生 萧 让
济州人,秀才,会写诸家字体,人称圣手书生。亦会使枪弄棒,舞剑抡刀,吴用设计赚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掌管监造诸事十六头领之一。专管行文走檄调兵遣将。第三十九回出场。
地巧星玉臂将 金大坚
中原人,能开石碑文,可剔玉石、印记,亦会枪棒。吴用设计赚上梁山入伙后,为山寨掌
管监造诸事十六头领之一。专管一应兵符印信。第三十九回出场。
地遂星通臂猿 侯 健
洪都人,裁缝出身,亦好使枪棒。宋江智取无为军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掌管监造诸事十六头领之一。专管一应旌旗袍袱。第四十一回出场。
地阔星摩里金翅 欧 鹏
黄州人,军户出身,因恶了本官流落江湖,在黄门山落草,上梁山入伙后,为山寨马军小骠骑兼远探出哨十六头目之一。第四十一回出场。
地会星神算子 蒋 敬
潭州人,落科举子,弃文就武,稍通书算,颇有谋略,亦能布阵排兵。在黄门山与欧鹏等人落草,上梁山入伙后,为山寨掌管监造诸事十六头领之一。专管考算钱粮支出纳入。第四十一回出场。
地明星铁备仙 马 麟
南京建康人,小番子闲汉出身,使一口大滚刀,武艺高强,且吹得双铁备,人唤铁笛仙。上梁山入伙后,为山寨马军小骠骑兼远哨出探十六将领之一。第四十一回出场。
地理星九尾龟 陶宗旺
光州人,田户出身,气力过人,惯使一把铁锨。上梁山入伙后为掌管监造诸事十六头领之一。专管建筑梁山泊一应城垣。第四十一回出场。
地藏星笑面虎 朱 富
沂州沂水县人,朱贵之弟,在县城西门外开设酒店。上梁山入伙后,为山寨掌管监造诸事十六头领之一。专管监造供应一切酒醋。第四十三回出场。
地察星青眼虎 李 云
沂水县都头,朱富的老师。上梁山入伙后,为掌管监造诸事十六头领之一。专管起造修葺房舍。第四十三回出场。
地暗星锦豹子 杨 林
彰德府人,出没绿林。后由戴宗荐上梁山,为步军小骠骑兼远探出哨十六头领之一。第四十四回出场。
地阖星火眼狻猊 邓 飞
襄阳人,闲汉,飘荡江湖,后在饮马川落草。上梁山入伙后,为山寨马军小骠骑兼远探出哨十六头领之一。第四十四回出场。
地满星玉燔竿 孟 康
真定州人,善造大小船只,因杀死提调官逃亡江湖,和邓飞等人在饮马川落草。上梁山入伙后,为山寨掌管监造诸事十六头领之一。专管监造大小船只。第四十四回出场。
地正星铁面孔目 裴 宣
京兆府人,蓟州府六案孔目出身,极好刀笔,亦会弄枪使棒,舞刀弄剑。因恶了新任知府剌配沙门岛,为杨林等人所救。上梁山入伙后,为山寨掌管监造诸事十六头领之一。专管定功赏罚军政司。第四十四回出场。
天牢星病关索 杨 雄
河南人,蓟州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翠屏山杀妻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头领之一。第四十四回出场。
天慧星拚命三郎 石 秀
金陵建康人,随叔父到蓟州贩卖羊马,叔父死于途中折了本钱,流落蓟州卖柴为生。后与杨雄同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头领之一。第四十四回出场。
地贼星鼓上蚤 时 迁
高唐州人,流落蓟州,做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吃了官司为杨雄所救。三打祝家庄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四头领之一。第四十六回出场。
地全星鬼脸儿 杜 兴
中山府人,在蓟州做买卖因打死同伙客人被押,为杨雄所救。三打祝家庄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四店打听消息、邀请来宾八头领之一。第四十七回出场。
天富星扑天雕 李 应
郓州李家庄庄主,与祝家庄结盟。三打祝家庄时吴用设计骗上梁山,为山寨掌管钱粮二头
领之一。第四十七回出场。
地慧星一丈青 扈三娘
郓州扈家庄人,庄主之女,自幼与祝家庄庄主之子祝彪定亲。三打祝家庄时被捉上梁山,嫁与王矮虎为妻,为山寨专掌三军内事马军二头领之一。第四十八回出场。
天暴星两头蛇 解 珍
登州人,猎户出身,手使钢叉,武艺惊人,因被毛太公陷害押在登州牢里,后为孙新等人所救。上梁山入伙后,为山寨步军十头领之一。第四十八回出场。
天哭星双尾蝎 解 宝
解珍之弟,生性暴躁,与其史越狱后同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头领之一。第四十
九回出场。
地乐星铁叫子 乐 和
祖籍茅州,先祖挚家定居登州,通晓诸般乐器,亦会枪棒,在登州府做小牢子。救出解氏兄弟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走报机密四头领之一。第四十九回出场。
地阴星母大虫 顾大嫂
登州人,孙新之妻,在登州府东门外开酒店,家里杀牛开赌,救出解氏兄弟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四店打听消息、邀请来宾八头领之一。第四十九回出场。
地数星小尉迟 孙 新
琼州人,军官子孙,因调登州驻扎安家于此,因劫牢救出解氏兄弟与其妻同上梁山,为山寨四店打听消息、邀请来宾八头领之一。第四十九回出场。
地短星出林龙 邹 渊
莱州人,赌徒,闲汉,先在登云山落草,救出解氏兄弟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步军十七将校之一。第四十九回出场。
地角星独角龙 邹 润
邹渊之侄,天生异相,脑后长一肉瘤,人唤独角龙,与其叔同上梁山后,任山寨步军十七将校之一。
地勇星病尉迟 孙 立
孙新之兄,登州军马提辖,救出解氏兄弟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小骠骑兼远探出哨十
六头领之一。第四十九回出场。
《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1662年大洪水的灾情部分重要记载已在雨情、水情两节中引用。在这样异常的暴雨和洪水袭击下,黄河中游主要支流、黄河北干流、黄河下游干流、黄河下游南北两岸广大地区,以及淮河干流洪泽湖以南高宝湖至江苏里下河地区,都遭受严重水灾。由于特大暴雨笼罩地区尚不祗黄淮两个流域,所以汉江和漳卫河同时也有水灾记录。其中汉江灾情严重。黄河总督朱之锡在《河防疏略》卷十四中曾报告说:
今岁(康熙元年)阳侯(指水神)肆虐,自夏徂冬,北直、河南、山东、江南(今江苏、安徽)无时无地不以巨浸滔天,怀襄洚洞之势频呼叠告。臣数月以来,虽焦唇茧足,差檄四驰,而无如百川交涨,人力之经营已瘁,天河之泛滥无休。
首先,在黄河中游各主要暴雨中心地区,在长历时大雨和大暴雨的袭击下,出现了城垣、公署、佛寺(在黄土地区这都是最坚固的建筑物)和民窑“俱倾”即普遍倒塌的灾害。陕西、甘肃、山西多处都出现山崩地陷,井泉满溢,平地水涌,墙屋和桥梁倾记殆尽,漂没人家无算,人畜溺死者甚众的严重灾情。在这样情况下,人民或者僦居破庙,或者相率逃亡。由于禾稼尽伤,盐池被害(斗盐涨价至一两二钱),确实无法生活。
大暴雨下势必产生异常的径流和洪水。所以诸谷皆溢,渰(淹)山走陆,河水泛滥,沃壤化为巨浸。经河、渭河等近河民田被淹,村庄被冲崩塌,河两岸交通断绝。一些河道流路迁徙。径、渭、北洛诸河都发生决溢灾害。汾河、沁河、涑水河、伊洛河也都泛溢。民居田禾大量受淹。山西徐沟县(今清徐县汾河左侧,在太谷县北)三河同时涨发,平地水深丈余,县城四门壅塞。灾情严重是为一例。
黄河北干流在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河道向东摆动。自明隆庆四年(1570年)黄河北干流特大洪水,山西荣河县汾阴睢上建筑物受到破坏后曾有所恢复,历次河道变化虽遭冲蚀,但是重要建筑秋风楼及门殿一直仍在。及至康熙元年秋季特大洪水发生,这些遗存建筑物完全被冲没于黄河。荣河县旧址在今万荣县荣河镇,濒临黄河东岸,汾阴睢及建筑物今已不复存在
黄河干流决溢灾情极为严重,记载甚详。康熙元年夏季,下游已有多处决溢。至秋,曹县石香炉和中牟黄练集大决尚未堵复。八月特大洪水到来时,十七日又决曹县牛市屯,溃北堤东泛灌入鱼台县城,官署、民居尽多倾塌,沿途农田受淹。二十三日再决兰阳(今兰考)高家堂,水围县堤,四野泛滥。而曹县石香炉决口口门迅速扩大,大部分洪水由此泛溢。与此同时,沁河决溢,武陟、原武、阳武(今原阳)、东明等地平地行船,民居田禾淹没。汴水决溢,开封、陈留、扶沟等县城垣水浸,四野行舟,乡城楼房倾圯无数。黄河南北泛滥,淮河流域也同时出现大洪水,自河南西华、商水以下沿沙河向东,直至江苏淮、扬地区,黄淮交涨,一片汪洋。民间庐舍,漂没几尽,麦禾无收无种,灾情更为严重。
汉江也同时大水,灾情甚重。谷城八月大水至城门外。钟祥许家堤、草庙、真君庙、臼口四处八月溃决。潜江聂家滩溃。京山番林垸、聂家滩并溃。天门、汉川汉江溢,天门舟行城上(经实地调查考证及测量,1662年大洪水天门最高水位和1935年最高水位相近)。宜城、荆门、兴国、江陵、沔阳等江汉之间地区及对岸松滋都遭受水灾。黄河北面的漳卫河八月二十七日也大水平堤。
四、结论
根据大量历史资料,结合现代观测和实地考察综合分析雨情、水情、灾情、天气形势和气候变迁背景,并以邻近流域情况和现代的水文气象实测资料相验证,可以确知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发生了一次异常的特大洪水。
此次特大洪水,在夏秋季60天大雨的后期,为从八月初九开始、到二十五日为止共17天的大面积特大暴雨所形成。黄河的许多重要支流如渭河、泾河、北洛河、汾河、沁河、涑水河、伊洛河以及龙门以上的北干流都有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发生。潼关以下黄河出现特大洪水。
黄河下游自八月十七日开始,至二十七日止也有特大暴雨发生。现在北金堤滞洪区正笼罩在雨区之中,金堤河也有大洪水。黄河干流洪水,八月十四日到达河南开封,十五日到达山东曹县。高水位持续十五六昼夜。南北决溢泛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广大地区严重受灾。
从降雨落区、雨区面积、降雨历时及降雨强度和洪水过程与决溢情况综合分析,这次洪水的总洪量和总输沙量,比以前做过较多研究的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特大洪水和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特大洪水可能更大。
主要文献摘录
[1]康熙元年五月秦州属县大雨,至十月乃止,禾尽伤。两当县迅雷七日,暴雨山崩(光绪《秦州直隶州新志》卷廿四)。
[2]康熙元年六月廿四日至八月廿八日*雨如注,连绵不绝,城垣、公署、佛寺、民窑俱倾。山崩地陷,水灾莫甚于此(康熙《永寿县志》卷六)。
[3]康熙元年大雨,平地水深数尺,八月霖雨四十余日,渭水泛涨,水从平地涌出,井泉皆满,民田近漆、渭多没于水(雍正《武功县后志》)。
[4]康熙元年自三月至九月雨连绵不止,官署、民舍、县城、乡堡皆圮,河水泛滥,沃壤化为巨浸,漂没军民堡二,人畜溺死者甚众(乾隆《周至县志》卷十四)。
[5]康熙元年五月大雨,平地水深数尺,八月又霖雨四十余日(乾隆《咸阳县志》卷廿一)。
[6]康熙元年八月大雨五旬,民居倾圮,泾河水涨,漂没人畜,绝渡者十日(乾隆《泾阳县志》卷一)。
[7]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清水河涨,诸谷皆溢(乾隆《三原县志》卷九)。
[8]康熙元年五月大雨,平地水深数尺,八月霖雨四十余日,诸水泛滥,渭水冲崩南岸数村,绝渡半月(康熙《临潼县志》卷六、雍正《高陵县志》卷四)。
[9]康熙元年*雨七十余日(康熙《咸宁县志》卷七)。
[10]壬寅八月*雨如注,旬有六日。会省、郡、邑及村堡、民舍尽圮,而是城没于隍若干丈(乾隆《富平县志》卷八)。
[11]康熙元年大雨日夜不绝四十日,屋无新旧皆漏,灶底生蛙,驱之不绝(咸丰《澄城县志》卷五)。
[12]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平地水涌,漂没人家无算(雍正《渭南县志》卷十五)。
2006-12-01 15:10回复
松辽平原
5位粉丝 7楼
[13]康熙元年六月大雨,渭水溢(乾隆《华阴县志》卷四、光绪《三续华州志》卷四)。
[14]康熙元年六月大雨,洛渭溢(道光《大荔县志》卷三)。
[15]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嘉庆《中部县志》卷二)。
[16]康熙元年六月大雨水(嘉庆《洛川县志》卷一)。
[17]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洛、渭皆溢(康熙《朝邑县后志》卷八)。
[18](康熙元年)题免延安府属之延长县逃亡并洪水推漂人丁六千零(雍正《陕西通志》卷八十三)。
[19]康熙元年六月延安*雨弥月(赵尔巽《清史稿》)。
[20]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嘉庆《略阳县志》卷五、光绪《宁羌州志》卷五、光绪《凤县县志》卷九、康熙《城固县志》卷二、光绪《定远厅志》卷廿四)。
[21]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诸谷皆溢(道光《宁陕厅志》卷一)。
[22]康熙元年大水(嘉庆《安康县志》卷一、乾隆《兴安府志》卷廿四、嘉庆《白河县志》卷十四)。
[23]康熙元年*雨(民国《镇安县志》卷十四)。
[24]康熙元年八月大雨弥月,二月中旬雨至九月中,无数日霁者,禾稼无成(乾隆《直隶商州志》卷十四)。
[25]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康熙《汉南郡志》灾祥)。
[26]康熙元年二月中旬雨至九月中,无数日霁者(乾隆《雒南县志》卷十)。
[27]康熙元年六月大雨六十日,合省皆然,泾、渭、洛涨,诸谷皆溢,渰山走陆,平地水涌,漂没人家无算,行旅皆绝,泾、渭绝渡者十日(康熙《陕西通志》卷三十)。
[28]康熙元年秋七月,大雨滂沱,连绵数月,民房城垛多有塌毁(康熙《吉州志》下卷)。
[29]康熙元年秋*雨四旬不止,庐舍倾圮十去八九(乾隆《稷山县志》卷七)。
[30]康熙元年七月雨至九月初方止,城中片溢,平地泉涌,城垣庐舍塌毁甚多(光绪《荣河县志》卷十四)。
[31]清顺治十二年,黄河肆啮,寝楼正殿,尽没洪涛,基址广袤,鲜有存者,只遗秋风一楼及门殿一座,诸文籍碑记悉沉溺残废不可考。至康熙元年秋,水灾滋甚,盖尽所为者而没之(民国《荣河县志》卷廿二)。
[32]康熙元年八月大雨霖,自初九至二十五大雨如注,昼夜不绝,墙屋倾圮殆尽(雍正《猗氏县志》卷六)。
[33]康熙元年八月大雨如注,连绵弥月(民国《闻喜县志》卷廿四)。
[34]康熙元年秋八月,大雨如注者半月,连绵四旬。城垣、庐舍十倾六七,盐池被害,斗盐一两二钱(康熙《解州志》卷十二)。
[35]康熙元年八月大雨如注者半月,墙屋倾圮强半,人多僦居庙宇(乾隆《安邑县志》卷十一)。
[36]康熙元年八月、九月大雨如注,连绵弥月,城垣半倾,桥梁尽圮,山有崩处,庐舍十坏六七,民有溺死者(光绪《永济县志》卷廿三)。
[37]康熙元年壬寅*雨四旬,山崩润徙,坏民舍(乾隆《平陆县志》卷十一)。
[38]康熙元年八月*雨两旬(乾隆《芮城县志》卷十一)。
[39]康熙元年八月*雨弥月(康熙《临晋县志)卷六)。
[40]康熙元年秋八月大雨如注,连绵弥月,城垣半倾,桥梁尽记,山有崩(雍正《临汾县志》卷五)。
[41]康熙元年秋八月*雨二十日,坏城垣庐舍无数(康熙《沃史》卷二)。
[42]康熙元年八月曲沃,太平大雨(乾隆《平阳府志》卷三十四)。
[43]康熙元年三河涨发,平地水深丈余,四门壅塞(光绪《徐沟县志》卷一)。
[44]康熙元年八月大雨弥月,汾水泛涨(道光《阳曲县志》卷十六)。
[45]康熙元年八月大雨伤稼,开封、归德、怀庆所属(同治《河南通志》卷五)。
[46]康熙元年秋*雨三十日(乾隆《灵宝县志》卷六)。
[47]康熙元年秋七月*雨四十日,沁河决,平地行舟,淹没民居田禾(乾隆《原武县志》卷十)。
[48]康熙元年八月沁河决,大堤南一带尽淹(乾隆《阳武县志》卷十二)。
[49]康熙元年秋八月雨六昼夜始止。沁水溢,河渠突涨,月余始涸(康熙《东明县志》卷七)。
[50]康熙元年秋八月大霖雨,河水泛溢(康熙《开封府志》卷六)。
[51]康熙元年八月初旬汴水溢,霖雨连绵,城垣水浸数尺,四野行船,乡城楼房倾圮无数(康熙《陈留县志》卷三十八)。
2006-12-01 15:10回复
松辽平原
5位粉丝 8楼
[52]康熙元年黄河水溢,遍野行舟,秋霖雨累月,禾大伤,至二年正月始种麦(道光《扶沟县志》卷十二)。
[53]康熙元年壬寅大雨水(民国《夏邑县志》卷九)。
[54]康熙元年八月*雨七昼夜(乾隆《洑州志》卷一)。
[55]康熙元年秋八月*雨,倾民房屋,八昼夜始晴霁(同治《清丰县志》卷二)。
[56]康熙元年八月十九日至廿五日*雨七昼夜(康熙《朝城县志》卷十)。
[57]康熙元年八月十四日后雨大河发,水与杞县堤平。本院力督官民,躬冒风雨,防守帮筑者十五六昼夜(指开封附近,(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六)。
[58]康熙元年八月十五日河水骤长,又兼十七、十八至二十七日*雨如注(指曹县附近)。大河白浪滔天,风狂漾涌,其汪洋澎湃之势较五月再涨之水更数倍矣(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五)。
[59]康熙元年八月内*雨连旬,民居衙舍半为倾倒(乾隆《长治县志》卷廿一)。
[60]康熙元年五月*雨至于秋九月,沙河决西华葫芦湾,商水杨家湾、平地水深丈余,民间庐舍,漂没几尽,无麦禾(宣统《项城县志》卷三十一)。
[61]康熙元年八月,黄河水溢,泛滥于南,与沙河堤平,西华河决葫芦湾,商水河决杨家湾,二水横流,漂民庐舍不可胜数,城不浸者三版,河水之决无大于此者(乾隆《商水县志》卷十)。
[62]康熙元年夏秋大水,八月颍水溢(民国《淮阳县志》卷八)。
[63](康熙元年)总漕林起龙疏称,秋雨连绵,黄淮交涨,洪水狂发,堤岸冲决。……至秋洪水陡发,淮扬竟成泽国,一望汪洋。无可收拾(康熙宋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六)。
[64]康熙元年六月河决黄练集,淹没田庐无算,城西南北三面皆水,兼*雨月余,城乡崩缺(民国《中牟县志》卷一)。
[65]康熙元年七月大雨,渭水没民田舍,汧水涨,绝渡十日(乾隆《宝鸡县志》卷十六)。
[66](康熙元年)五月初一日,巳时起至申时止,黄水陡长五尺五寸,又酉时起至初二日辰时止,又长三尺,共长八尺五寸,将旧时坍断,水入月堤之内……于新堤东头漫开水口一十八丈(指曹县石香炉)〔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四,又据《淮系年表》表十一(漫入微山湖)〕。
[67]康熙元年五月黄沁水溢,漂没东南田庐畜产无算(道光《武陟县志》卷十二)。
[68]康熙元年六月河决开封黄练口,淹祥符、中牟、阳武、杞县、通许、尉氐、扶沟七县(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69]康熙元年六月河决清河县王家营颜河口(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70]康熙元年六月河决祥符步李寨及中牟、阳武各处(光绪《开封县志》卷六)。
[71]康熙元年河决原武、祥符、兰阳县境,东溢曹县,复决石香炉村,之锡檄济宁道方兆及董曹县役,而赴河南督塞西阎寨、单家寨、时和驿、蔡家楼、策家楼诸决口(《清史稿》宋之锡传)。
[72]康熙元年七月沁水溢,灌入御河,浸没民田甚众(《豫河续志》)。
[73]康熙元年秋浮雨,河决杏树口,庐舍漂没(《通许县志》)。
[74]康熙元年决武陟之大村(《淮安府志》)。
[75]康熙元年单县决瞧龙寺,复决黑龙潭、黄冈等处(《行水金鉴》)。
[76]康熙元年河决睢宁孟家湾口入湖(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77]康熙元年河溢宿迁下古城、茅茨湖淤塞(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78]康熙元年八月河水泛溢,兼以大雨浃旬,大堤以北淹没秋禾数百顷(康熙《考城县志》卷四)。
[79]康熙元年八月十七日河决牛市屯口,水大至,溃北堤入城、官署、民居多圮(牛市屯在曹县)(乾隆《鱼台县志》卷三)。
[80]康熙元年壬寅河水围城堤,八月二十三日河水决高家堂,水围县堤(康熙《兰阳县志》卷三)。
[81]康熙元年河决归仁堤,入洪泽湖,南河分司吴炜擅开周桥,淮大泄,黄水逆入清口,旋冲决翟家坝,流成大涧九条,其水东注高宝湖,高邮堤决。阅十七载而后治(民国武同举《淮系年表》表十一)。
[82]按原武南岸小潭溪,康熙元年河患非常,河堤内外相平,小潭溪溃决距大河四里之遥,而河势正行,并无旁射,不过滚滩水为患耳(崔维雅《河防刍议》卷二)。
[83]武陟沁河之下封村,中牟黄河之黄练集二处,虽塞工易施,必须夫料辐辏,昼夜兼工方可尅期底绩(八月大水时,下封、黄练集两处决口均未堵复)(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四)。
[84]秋分以后,涨水非常,全河入决口者以十之八(八月大水时,石香炉决口仍未堵复,而且大量跑水)(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五)。
[85]南北两岸倾经秋水创残之后,河身改徙,新险倍增。……近又江南一带桃、宿、淮、扬所在漫溢(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四)。
[86]淮黄交涨,高过堤岸,不时西风大作,根脚酥软,以至漫卸。……水势异涨,南北湖、河内外交攻,不特土堤埽箇悉被冲蛰,即砖石崖岸亦也一处不漫激欹卸。……虽东堤一带泄水闸洞尽皆开通,无如水头日长,西风大作,沿堤而过,除先经搪御外,水落之后仍有缺口六处(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六)。
[87]秋雨连绵,黄淮交涨,洪水狂发,堤岸冲决。……季家堤等处冲决(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六)。
[88]今岁(康熙元年)阳侯肆虐,自夏徂冬,北直、河南、山东、江南(今江苏、安徽)无时无地不以巨浸滔天,怀襄洚洞之势频呼叠告,臣数月以来,虽焦唇茧足,差檄四驰,而无如百川交涨,人力之经营已瘁,天河之泛滥无休(康熙朱之锡《河防疏略》卷十四)。
[89]康熙元年七月淇县沁水溢,浸入民田甚众(同治《河南通志》卷五)。
初中所有关于岑参的诗句
看看可以不?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 .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杨花的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开头一韵,非同反响,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际遇。“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即柳絮。看着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艺术手法上显得很“抽象”,但仔细品味琢磨,这“抽象”超出了具体形象,一语道出了柳絮的性质。这一句与欧阳修的“环滁皆山也”可谓异曲同工。一般来讲,艺术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而苏东坡却“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独运,以“抽象”写出了非同反响的艺术效果。因此,在艺术描写上,“抽象”有“抽象”的妙用。“也无人惜从教坠”,则言其际遇之苦,没有人怜惜这像花又毕竟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坠落,随风而去。“无人惜”是诗人言其飘零无着、不被人爱怜的际遇,也正说明了唯独诗人惜之。一个“惜”字,实在是全篇之“眼”,妙不可言。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一韵承接上一韵中的“坠”字展开,赋予柳絮以人的性情。“抛家傍路”说杨花的飘忽无着,仔细思量,那柳絮坠离枝头,“抛家”而去,不是很无情吗?可是柳絮“傍路”飘零,却又依依难舍,恋“家”之情跃然纸上。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有思”言其不忍离别的愁思和痛苦。其实,这是诗人的想象,“思量”是“惜”的进一步的深入,使杨花飘忽不定的形态具有了人的情感。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一韵承接上一韵的“有思”,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细腻独到的笔致,尽写柳絮飘忽迷离的神态,让人柔肠百转,思绪万千,叹为观止。从上阕“无情有思”开始,诗人便展开想象的羽翼,把杨花比喻为一个思亲**,将“有思”具体化、形象化,活脱脱地展示出她的完整形象。这里,“有思”成为思亲**的“愁思”。因“愁思”而“萦损柔肠”,因“愁”而“柔”,因“柔”而“损”;“愁思”煎熬则“困”,“困”则“娇眼”“欲开还闭”。思亲**的情态被诗人描写、刻画地极其细腻,从而把柳絮随风而坠、时起时落、飘忽迷离、勾魂摄魄的形态,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真乃神来之笔。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有思”,“有思”的情态也描摹出来。那么**为何而思?上阕的最后一韵作了回答:她在思念远方的夫婿。这一韵化用了“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过辽西”的诗意。“梦随风万里”既写**之梦,又关合柳絮飘忽迷离,轻盈若梦。愁中入梦,梦里与远在万里的君郎相逢,却被莺儿的啼声惊醒,怎不让人愁更愁,简直让人恼恨了!
纵观上阕是以人状物,虽然是在咏柳絮,却叫人难分诗人是在写柳絮还是写思妇。柳絮与思妇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融,貌似神合的境界,不禁令我想起了庄子做过的一个梦:“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词的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彩更加浓厚。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在上阕“惜”和“愁”的情绪基础上,诗人下阙的头一韵直抒胸腻,“愁”化作“恨”,倾注惜春之情,也是在更深的层次上写柳絮“也无人教坠”的际遇。这一韵应和上阕首韵“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表面上看,因为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所以不必去“恨”,应该“恨”的是西园遍地落英,“零落成泥碾作尘”,春去无奈,最可怜惜。然而,细细斟酌,“落红难缀”更反衬出柳絮的“无人惜”的遭际,诗人用这种手法进一步写出了对柳絮独“惜”的情愫。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拂晓的一场春雨过后,那随风飘舞、“抛家傍路”却“无人惜”的柳絮上哪儿去了呢,为何无踪无影,荡然无存了?“一池萍碎”即是回答。看到满池细碎的浮萍,诗人蓦然清醒——原来那沸沸扬扬,满天的飞絮都化作了水上的浮萍。这里,“遗踪何在”是问题,“一池萍碎”是结果,而“晓来雨过”是柳絮化为浮萍的客观条件。柳絮化为了浮萍,用现在的科学观点来看,是不可能的。但诗人“惜”柳絮又不忍看到它凭空消逝的伤感却得到慰藉。何况柳絮坠落,化为浮萍也是当时的“公认”。“遗踪何在”一句写得极好,把诗人对春雨过后,柳絮消失后的心理情态尽写出来,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实属难得。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韵从柳絮的“遗踪”荡然无存生发,以简洁洗练的句子写出了春光易逝的伤感。虽然花落无情,好景不长,然而春去有“归”:一部分归为尘土,一部分归为流水。即使如此,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柳絮不复存在,大好的春光也随着柳絮的消失一去不复返了。“惜”柳絮,进而“惜”春光,诗人的情感袒露无遗。“春色三分”一句很是别出心裁。把光景分为若干份并不是苏东坡的创造。诗人写这首词之前,许多骚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类似的句子,如“天下三分明夜月,二分无赖是扬州。”、“三分春色两分愁,更一分风雨。”等都是经典名句。但是我们仔细玩味,推敲比较,却不难看出,上述名句都不如苏东坡的语意蕴藉、含蓄、巧妙。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最后一韵,是具有归结性的震撼全篇的点睛之笔。那沸沸扬扬,飘忽迷离的柳絮在诗人的眼里竟然“点点是离人泪”!这一韵照应了上阕“思妇”“愁思”的描写,比喻新奇脱俗,想象大胆夸张,感情深挚饱满,笔墨酣畅淋漓,蕴意回味无穷,真是妙笔神功!
前人对苏东坡的这首“和词”与章质夫的“原唱”孰优孰劣,曾有过争执。归纳起来,观点有三。一说“原唱”优于“和词”,“曲尽杨花妙处”;二说“和词”优于“原唱”,“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三说“原唱”与“和词”均为绝唱,“不容妄为轩轾”。究竟如何?我们不要先妄下结论,还是先来看看章质夫的“原唱”。词曰: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青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面对一件艺术珍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不同的审美观点获得不同的审美享受,这是正常的。但是当两件同类艺术珍品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审美价值比较问题,“不容妄为轩轾”是不成立的,必然有个孰优孰劣的评价和选择问题,非此即彼。前面说过,章质夫的这首《水龙吟》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是一篇难得的佳作。然而,只要与苏东坡的这首“和词”加以比较,章质夫的“原唱”就相形见绌了。
大凡诗词,“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因此,只做到形神兼备还不够,必须做到“有境界”。观章质夫的“原唱”,虽然描写细腻生动、气质神韵不凡、“潇洒喜人”,但终归是“织绣功夫”,“喜人”并不感人,因而较之“和词”在“境界”上就大为逊色。苏东坡的“和词”“先乎情”,“以性灵语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不仅写了杨花的形、神,而且写景“言情”,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这是章质夫的“原唱”望尘莫及的。
“和词”胜于“原唱”,也突出表现在艺术构思上。“原唱”在总体上没有跳出咏物写景的园囿,而“和词”却别有洞天,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完整的思妇形象,写柳絮的际遇,绾合着思妇的际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这也是“原唱”无法相比的。
在语言艺术特色上,“原唱”虽然精巧灵动,但也不过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惊奇和感动的好句子不多。诗词无好句如登山无胜景,终归有些缺憾。而“和词”的语言却新颖别致,舒放自如,并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还似非花”、“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泪”等,都是可圈可点、令人称颂的佳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元唱;章质夫词,元唱而似和韵。”步韵填词,从形式到内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约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的情况下,“和韵”要超越“原唱”实属不易。但苏东坡却举重若轻,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写出了这首“和韵而似元唱”的杰作,真可谓旷世奇才。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苏东坡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我们不仅从中领略了豪放派诗人的婉约风格的一面,体验到诗人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这首词独具的艺术魅力,给予了我们不尽的审美享受。
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水龙吟》 我感觉现在的生活已经不是我想要的了。 不明白现在的自己是怎么了?总是最热闹的时候突然黯然神伤,无端地忧伤和郁闷,时不时地患得患失。以前的热情像是突然真空,甚至来不及挽留。高枕无忧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失眠的日子却是越来越多,躺在床上睁着眼睛想心事也是越来越频繁了。辗转反侧,总是在身体和身心皆极度疲惫时才艰难入睡,而思想却仍在梦里梦外纠缠。 真的很想念原来的那个自己,整天乐呵呵的,任何烦心事都可以一笑置之,轻松自如地面对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并且游刃有余,而现在却越发地力不从心。长大是不可抗拒的,而随之而来的忧虑、烦恼却也是避之不及,并且来势汹汹,难以招架。当前途再度摆上桌面,我知道,我的时代又来了,一如三年前的那次抉择,一切都要有个了断,包括爱情。 这次爱情让我等了好久。这几年来我固执地不找男朋友,只因为我相信直觉,相信缘分,我愿意为我的直觉作一次赌注,而结局竟也一如我想象中的完美,我终于等到他开口说“我爱你!”,那一刻,我是真的落泪了,感动、心酸、喜悦,一时之间什么都有。正因为得来不易,所以我分外珍惜这份感情,他还是我的初恋啊!为了他,我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自己,比以前更温柔、更体贴、更细心……,他也最大限度地改变自己来适应我,戒烟、戒酒,不随意地拈花惹草而致力于学习,爱就是包容,就是迁就,彼此的努力对方都心知肚明,我们的爱也越来越历久弥香了。在我心里,他很优秀,尽管在旁人眼里甚至于声名狼籍。以前的他冲动,好寻滋衅事,拈花惹草,“花心大萝卜”一个,我惊讶于自己居然能接受他,看来爱真的能包容一切。而我又何尝不是“另类”一个,尽管被身边的人称为“有个性”,但我知道,我的确是有些与众不同,引用朋友的话就是“很厉害,让人不敢靠近,虽然很优秀,却是一枝带刺的玫瑰……”,他也曾经半戏谑半认真地对我说:“摘到你这朵带刺的玫瑰,我可是鼓足了勇气啊!以前总觉得你是可望而不可及,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居然能把你抱在怀里,感觉像做梦一样。”我一时之间也感慨万分:“我又何尝不是啊!不过,还算你慧眼识珠,呵呵……”相视良久,两人一起大笑! 日子一天天地过,爱情之河也欢畅地流淌,虽然其间不乏一些小浪花翻腾,但终归有惊无险,我们甚至于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让你看到美好日子的曙光,却要经历黎明前持久的黑暗,我们的爱情也正经受着考验。 眼看着离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心也渐渐沉重起来,心里的忧患意识也一天天增加,何去何从?周围的环境决定我只有一条路,考研看来是势在必行了,因为我别无选择!但心里的想法却是层出不穷,而大部分都是因他而起。 他天生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渴望新奇,寻求刺激,并且对于诱惑几乎是没什么抵抗力,他的性格是我心里最大的隐患。虽然我明白他是爱我的,在他心里我是第一位,但其他的女人就可能成为第二位、第三位……,这个希望“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男人真是让我又恨又爱。我希望我们可以天长地久,而他说真不能天长地久,曾经拥有也不错啊!我希望我是他生命中的唯一,一如他是我生命中的唯一一样,而他说好象不太可能,但是他会把我放在第一位,这是什么逻辑?我可以为了他这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而他却不可以,我简直愤怒了:“那我可以效仿啊!”他却专横把手一挥:“不可能!女人就要守妇道……”这个霸道的男人,这个花心的男人,我该怎么办?真的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吗?面对他,我真的是欲罢不能,明知是一个火坑,却仍是闭着眼往下跳,“飞蛾扑火”为了寻找光明换得瞬间的美丽而完美地了结此生,而我的爱情会不会如此呢? 人为什么总是要面临选择?我是如此痛苦! 我想离开这座城市,但是我不想离开我心爱的他;我想为了我的前途而狠心忘记他,但是我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我该怎么办?很久以来,我一直刻意隐藏自己的感情,所以他一直以为我什么都不在乎,多么都无所谓,而他又何尝不是如此?两个性格如此相象的人都巧妙地用看似冷漠坚硬的外表很小心地掩饰自己其实敏感脆弱而多情的心,彼此的“不认真”,有点儿是为自己做一层防卫的外壳,壳里藏的是一颗火热的真心,都害怕对方的无所谓会在来日打击自己的自尊,所以只有将这份“不认真”做得彻底,方可保住自己的不受伤。真不知道这是一份悲哀,还是一份,抑或其他的什么。他曾经想用“肌肤之亲”来让我完全属于他,而我始终坚持在他看来的“保守”,因为我知道我是真的对他动了情,我是认真的!但是我不敢说,因为我还不确定他的心里是否只有我一个,他的“花心”何时才能结束?如果有一天他变心了,我只想走得更彻底,而他也可以少一些愧疚。 我喜欢看到一只爱人?
“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评藏书家传略与记事之作
清末叶昌炽所撰《藏书纪事诗》是一部拓荒之作,其汇集自五代至清末七百多位藏书家的零散史料,使藏书家事迹与书林掌故荟于一编,世人称便。此后继踵者不绝。作为图书文献的重要参考资料,近年亦为出版社所重,或再版,或标校,或新编,目之所及即有:《江浙藏书家史略》、《中国藏书家考略》、《藏书纪事诗》、《续补藏书纪事诗传》、《中国藏书家辞典》、《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等数种。诸书各具特色,编排体例亦不尽同。
《藏书纪事诗》为收集藏书家史料的奠基之作,征引繁富,举凡史传、诗文、笔记、、序跋、题识中有关藏家之行实、轶事、藏籍、著述、印章等资料,有见必录,从而汇为藏书家史料之渊薮。自宣统元年修订版问世以来,编纂和查寻藏书家史料者多取资于此。叶氏以一人之力浏览群书,征引材料,难免有疏失和遗漏,蔡金重编纂《藏书纪事诗引得》即有所纠正,《文献》一九八八年第三期所刊王国维之批注也很有参考价值。然而厥功甚伟者当属王欣夫先生之“补正”。王先生为近代目录板本名家,平生校书极多,耳目所及前人抄校本和稿本尤多,《藏事纪事诗》“补正”正其治学成果之一,诸多聚讼纷纭之案,由此“补正”得解。例如叶氏原书卷二对“文璧”一家群从、卷四对“顾阶升”一家群从考证不确,“补正”疏明其家世,不惟解叶氏之阙疑,且纠正前人记载之误,所引资料翔实可据。又如卷三“钮石溪”条,叶氏原书及后出之《中国藏书家考略》、《江浙藏书家史略》、《中国藏书家辞典》均不录其人名姓及年代,“补正”引明正德刻《越绝书》跋语、《康熙会稽县志》、郑振铎《劫中得书记》、明张时彻《皇明文范》,确证钮石溪名纬,字仲文。再如卷四“纳兰性德”条关于“穴砚斋”出处的引证可供考证;“安岐”条辨证前人误说,所引资料尤为可贵。卷五“金檀”条关于金元功的考证,“卢文<SPS=0349>”条关于卢青<SPS=0111>的考证,“周锡瓒”条关于周谢庵的名字,“吴骞”条对于“春煦”为“春照”的考证,都极为重要。此外辨正藏印是非,补录题跋印记,引证秘籍、稿本及抄本、家谱、日记等,不胜枚举。只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印本标点稍有差错,尤以不明文中所及人物与典籍之时代先后为一憾,如第327页“祥符周星治季贶校云”下,引语应至本段末尾;同页“己苍、定远跋”后应改句号;第342页《天禄琳琅》引文不可包括“祥符周季贶云”;第412页“黄氏手跋曰”引文应至“可想闲居之乐”为止;第442页“莲泾孙元理、元音跋”应点作“莲径‘孙元理《元音》跋’”。(《元音》一书为明孙元理编)等等。此编所附索引又未能详尽,查检略嫌不便。
当然“补正”也还少有疏失。如第218页“补正”所引孙氏跋语有缺字,据《藏园群书经眼录》可补“所”、“幸”二字。第201页补正所云“万历刻顾从敬编《类选笺释草堂诗余》”云云则全误,此书前六卷无钱允治笺之说,《续选》二卷则是钱允治笺释,《国朝》五卷是钱允治编,皆无“钱允明”其人,因而“补正”“允明疑是允治弟”之说完全落空。第315页补正毛氏父子资料时以“表微”为宗旨,极为用力。却未能据何煌“《松陵集》跋语”考明长期以来不知其卒年的毛<SPS=0411>卒于康熙癸巳(一七一三)九月,而此跋赫然具在王氏辑刻之《荛圃藏书题识再续录》中,可谓失之眉睫。第562页引江藩《石研斋书目序》有“藩昔年聚书与太史相埒,乾隆乙亥、丙子间频遭丧荒,以之易米,书仓一空。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夫复何恨”等语,显然有误。江藩生于乾隆二十六年,卒于道光十一年,享年七十一岁。乾隆乙亥、丙子则系乾隆二十年和二十一年,其时江藩尚未出生,何以“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此误王氏作“补正”也未发觉,连累《江浙藏书家史略》和《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皆因袭而误。《石研斋书目》一书传本甚少,不易获见。但江藩此序收入其《炳烛室杂文》,文中说“乾隆乙巳丙子间频遭丧荒”,而非“乙亥、丙子”之事。乾隆乙巳是乾隆五十年,时江藩二十五岁;“丙子”则是乾隆五十一年“丙午”之误(如前述乾隆丙子为二十一年,时藩尚未出生),况且《炳烛室杂文·乙丙集自序》一文中说“丙午岁大饥,日惟一<SPS=0945>粥,贫居无事”,证丙午年确曾遭灾。从而可以肯定失书在其二十五六岁之际。此外书中待考之处尚多,有待识者补阙。
《中国藏书家考略》初版于一九二九年,主要以《藏书纪事诗》的资料为据写成传略体,补充资料不多。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新印本附有俞运之的校补,补充了一百多位藏家和部分资料,可裨参考。
《江浙藏书家史略》原发表于三十年代,利用地方史志和藏书家的书目题跋,列出不少叶氏《藏书纪事诗》未曾收录的藏家,总数接近九百人,较叶氏所收七百四十人为多。其中两浙部分尽其所知列出藏家生卒,较之江苏部分更见功力,故也是一部重要著作。例如所收之“赵<SPS=1037>”即为(清乾隆间藏书名人,《藏书纪事诗》、《中国藏书家考略》、《中国藏书家辞典》均未收入,即近出《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赵<SPS=1037>”条下所列,也仍与《江浙藏书家史略》相仿。
《续补藏书纪事诗传》是汇集伦明、王謇、徐绍<SPS=0548>等续叶氏而作的纪事诗,并补撰传略而成,作者就耳目所及补充了清末民初以来三百多位藏家。除徐绍<SPS=0548>《广东藏书纪事诗》纪事较详以外,伦明与王謇之作则是散记藏家轶事,并未提供传记资料,《诗传》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为之增补传略,特别是尽可能注明参考文献,提供了查找线索,尤其值得赞许。《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所列近代藏家资料即以此书为基础,多处直接引用本书提供的资料,其价值可想而知。可惜本书仍有不少人未能附以传略,且不无疏失。例如第261页“吴莲溪(怀清)”条,按体例应作“吴怀清(莲溪)”,并可增补简历(按:吴怀清系陕西山阳人,光绪十六年进士,光绪二十九年任鲁乡副考官)。第268页则把原文“同邑张生江裁”误读为“同邑张生江(裁)”,竟将此条列名为“张裁(生江)”。其实此系张江裁(次溪),于伦氏为晚辈,伦氏撰《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时张氏未届而立之年,故以“生”称之。第347页“夏孙桐”条生卒未详,而夏氏有别集传世,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即有详尽的小传。此外错字殊多,断句失误也不少,《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部分失误即源出于此,例如本书第296页将书名《野趣有声画》误标为“野趣有《声画》”,《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第284页照录,竟出现《声画》一书名,令人不解。
《中国藏书家辞典》所收藏家不多,着重名人和大家,事迹介绍比较详尽。但资料较少的藏家,即《藏书纪事诗》中已有,也不收录,此为一失。因藏书大家往往是名流,其传记不难于他书得见,且为学者熟知,而欲求助于辞书者大都是声名不著的小藏家。叶昌炽纪事诗注之所以尽量有闻必录,不弃涓滴,就是由于他长期从事文献工作,为铁琴铜剑楼、滂喜斋和嘉业堂等藏家鉴定和校刊古籍,需要了解藏书家的时代、里居、事迹以及印鉴等,深知琐屑资料的可贵。仅着眼于大家,传记本身自然显得丰腴可观,学术参考价值却大减。此外,本书虽补充了一些资料,例如尽可能注明人物的生卒,但由于未能译考和广泛吸收近人研究成果,不足和疏漏仍多。如第101页“俞谈”注为“约一二五三——?”,据王欣夫“补正”所引行状,应为“一二五八——一三二七”,传文中所记“俞贞木”和“立庵图书”皆其裔孙印章。其余如第149页钮石溪不知其名及生平;第173页季振宜无卒年;第218页周锡瓒生年应为乾隆七年,《群书缀述》应是其子周世敬所撰;第139页沈启原可从《明人传记资料索引》补其生卒(一五二六——一五九一)。阙失尚多,不遑胪列。
近期问世的《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收录藏家两千七百四十七人,超出其他各书一倍以上,资料丰富,近年出版之书刊尤见完备。所收人物多有他书未收,即使其他书已收,本书也往往补充更多的资料(如生卒年等);譬如张惠衣、陈毅、朱文钧等人《续补藏书纪事诗传》未补小传,本书则一一查明。总之,它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当代关于藏书家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很有特色的。不过仍有不足。例如引证资料之时,间有承袭原书谬误之处,书中虽已用王欣夫的“补正”,但偶有遗漏,如第239页“张燮”条误据叶氏之说列入“萝<SPS=1530>亭长”一印,第281页云周谢庵“其名不详”,王氏“补正”已说明前者为乔松年的印章,周谢庵名世敬。书中资料也间或有误,如第104页许厚基与许博明实为一人,本书误分为二(按:许厚基字博明,吴兴籍,世居苏州,曾经营银行,家富多资,藏书室名“怀辛斋”,颇有宋元明善本。所得天一阁散出的明刻方志尤为名贵,潘景郑先生曾借读数册,见《著砚楼书跋》)。尤觉憾者,《辞典》所收人物,多有既不注生卒,也不明朝代,如第134页“李廷玉”、“李景元”,第158页“苏之琨”,第236页“张盘”等等。更多的是仅注朝代,以“胡”姓为例,胡重、胡介祉、胡尔荥、胡树声都仅注“清代”而已。清代上下几达三百年,至少应注明大致在何时,况且这一点不难做到。此外,错字之多,作为辞典,亦觉难以取信于人。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能挽住这春色的,多凭人类所创之文字吧。叶昌炽首创《藏书纪事诗》之体,以诗为主干,以注为枝叶,虽逊于史传之周密与严谨(就史传之理想者而言),却以其不拘形式,不弃涓滴,随笔杂记而保留了诸多不入史传的书人书事,长逝者之幽光潜德,或得此表彰而托不朽,亦可称独擅胜场。正如叶氏在日记中所称:“自谓发隐阐幽,足为羽陵委宛之功臣也!”时至今日,赓起者鲜矣,却代之以科学性、学术性更强的辞典(就辞典的本来意义而言),其有功学林亦不待言。但其编纂过程多利用现成之工具书与藏书家资料专书,而若能于大量题跋、笔记、杂说与文集中的史料,多尽钩稽摭之力,考辨核实之功,则或可保留更多的“春色”吧。
(《藏书纪事诗》,叶昌炽撰,附王欣夫“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九月版,11.50元;《中国藏书家考略》,杨立诚、金步瀛合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四月版,2.50元;《续补藏书纪事诗传》,伦明等撰,徐雁等增补,辽宁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六月版,5.20元;《江浙藏书家史略》,吴晗撰,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一月版0.82元;《中国藏书家辞典》,李玉安、陈传艺合编,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九月版,7.50元;《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王河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四月版,9.80元)
滁州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1.初中岑参所有的诗
寄左省杜拾遗
春梦
送崔子还京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碛中作
优钵罗花歌并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送杨瑗尉南海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戏问花门酒家翁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银山西碛馆
逢入京使
抱歉,我找不到初中的书了,只能给你这些
2.人教版语文初中孟浩然,岑参的全部古诗,要全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
3.岑参全部的古诗有哪些岑参全集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
长安,与杜甫、高□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旅舍。岑参殁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传。现在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过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岑参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近人赖义辉作《岑参年谱》,闻一多作《岑嘉州系年考证》,李嘉言作《岑诗系年》。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囊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
西郊候中军,平沙悬落晖。
驿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
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
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
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
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
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
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
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
黜官自西掖,待罪临下阳。
空积犬马恋,岂思鹓鹭行。
素多江湖意,偶佐山水乡。
满院池月静,卷帘溪雨凉。
轩窗竹翠湿,案牍荷花香。
白鸟上衣璧,青苔生笔床。
数公不可见,一别尽相忘。
敢恨青琐客,无情华省郎。
早年迷进退,晚节悟行藏。
他日能相访,嵩南旧草堂。
详见
4.岑参的诗句岑参的三篇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望楼主纳为满意答案,谢谢。
5.岑参的诗句岑参的三篇代表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望楼主纳为满意答案,谢谢!
6.求岑参的诗(一定要小学的)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③。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④。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⑤。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⑥。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⑦。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判官:节度使下面资佐理的官吏。
②胡天:指西域的天气。
③孤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④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着:穿。
⑤瀚海:大沙漠。阑干:纵横的样子。
⑥中军:这里指主帅的营帐。
⑦辕门:营门。掣(chè):牵引。冻不翻:是说下雪后红旗冻住了,北风吹来,也不能飘动了。
赏析
赏析
[赏析]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7.初中所有有关山水的诗句画兰 明·董其昌 绿叶青葱傍石栽, 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 习习香从纸上来。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画兰 清·郑板桥 兰草已成行, 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 何事斗群芳。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 王维 《青溪》 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瞑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勃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颖是落九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刘禹锡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还有晴。 杜牧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张祜 《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水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
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融。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有哪些关于诗人的励志的好句子?
问题一:滁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作为一个滁州人我很荣幸为您解答。
在滁州市琅琊区建议您无论如何也要去琅琊山去游玩一趟,一定要去看看醉翁亭,琅琊大道往西尽头就到;
南谯区可以去看看丰乐亭、清流关、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舜耕旅游度区、九天峰生态旅游度区、二郎湖、花山彩云洞、西涧湖、龙蟠河公园、清流河公园,将军岭;
全椒县有吴敬梓纪念馆、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碧云湖、龙山寺、三塔寺;
明光市有女山古火山地质公园;
天长市有釜山卧龙公园、天长博物馆、龙岗、护国寺、沃公祠、高邮湖、红草湖湿地公园;
定远县有虞姬墓、藕塘烈士纪念馆、金山滴水寺;
凤阳县有小岗村明皇陵、明中都皇城、韭山洞、狼巷迷谷;
来安: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皖东烈士陵园、孔雀寺。
滁州正在申报中国亭城,是一个与亭结缘的山水醉城,希望您能来滁州游玩
问题二:滁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如果是1日游,建议早上7点-11点游琅琊山,打车去即可,从市区一般不会超过10块钱,最近4块;然后到人民广场,适合照相,有龙柱、亭子之类的,大约要1个小时;然后可以选择公交3路或打车大约5块钱到南湖公园,可以玩到傍晚。晚上逛逛白云,苏果,金光大道和天长路是不错的选择。如果白天还有时间,可以逛逛清流公园和莲心桥(火车站门口)、凤凰洼水库。如果是几日游,还可以去周边比如凤阳韭山洞、来安的白鹭岛、大柳那边的黄埔山都不错。
问题三:安徽滁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滁城里就是琅琊山,周边的有凤阳韭山洞、狼巷迷谷,来安白鹭岛,明光的女山湖等等。。
问题四:滁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滁州市有醉翁亭、琅琊山、皇甫山、明中都皇城、明皇陵、白鹭岛等好玩的地方。去的路线用百度地图查看。景点介绍可以上好玩帮。
问题五:滁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滁州城市不大,总体感觉很和谐,很舒服。一般来滁州旅游就是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市区的琅琊山,一个是凤阳县。琅琊山就在市区边上,名气很大,头衔很多,但是山的面积不大,景色一般,最高峰300多米,来琅琊山主要还是看文化景观,醉翁亭和琅琊古寺还是很值得一去的。除了琅琊山市区没什么景点了。
凤阳县有韭山洞、明皇陵、小岗村等景点,可以在这里玩上一两天。来滁州旅游最好是春天和秋天,夏天天气很热。
问题六:安徽滁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滁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全椒建立 椒国,隋朝设滁州。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叱咤风云,指点 江山,多少迁客骚人壮怀激烈,笔走龙蛇明太祖朱元障兵起凤阳,宏伟华丽的中都城和皇陵显示其非凡气度。全椒才子吴敬梓一部《儒林外史》名闻天下,清澈的襄河之滨,依然能觅得其踪。皇甫山层峦叠翠,鸥鹭成群;天长高邮湖碧波万顷,浩淼如烟。蔚然深秀的琅琊山倾倒无数文人墨客;宋代文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更为千古绝唱。登琅琊山会峰阁,只见群山如抱,山明水秀。春华秋实,夏荷冬雪皆成胜景,日娇月媚,晴好雨奇时时迷人。
滁州好玩的地方推荐
琅琊山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古称摩陀岭,是皖东久负盛名的游览地。
整个风景区面积11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山中沟壑幽深,林木葱郁,泉水叮咚,湖泊星罗。景区第一个景点野芳园,区内主要有洗心亭、琅琊墨苑景区、醉翁亭景区、深秀湖景区、琅琊寺景区、南天门景区、欧阳修纪念馆等,周边还有花山彩云洞等景点。
琅琊山人文景观丰富,有始建于唐代的琅琊寺,有建于宋代的醉翁亭等古建筑群和唐宋以来的摩崖,碑刻数百处。醉翁亭为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经历人修葺增建,已发展为有二贤堂,冯公祠,宝宋斋,古梅亭,怡亭,九曲流觞,醒园等园林建筑,内有著名的欧阳修文,苏东坡手书的《醉翁亭记》全文石刻,为宋代流传下来的稀世珍宝。
交通:火车站乘坐出租车大约5元。
自驾:距省会城市合肥120公里,距南京市55公里,全程有高速公路通达。上海出发经南京到滁州即可。车子进山费用15元。
门票:
景区门票实行“一票制”,旺季95元,淡季80元。旺季从3月1日至11月30日,淡季从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对儿童、本省七十岁以上老人和驻滁部队实行免票;对学生、军人实行半票优惠;滁城居民凭可办理年票(每张35元),也可凭效证享受半票优惠。
醉翁亭
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 *** 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琅琊古道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走出洗心亭,便踏上了琅琊古道。琅琊古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长约500米,条石铺成,蜿蜓于山腰,由低渐高,平坦而幽深。古道两旁树木参天,枝叶茂盛,形成天然棚盖,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游人至此,常常流连忘返。 在琅琊古道上踏石而行,满目苍翠,贯耳鸟语。
韭山洞
这里因山暖多产野韭而得名,距今已有五亿年的地质历史,为喀斯特溶洞。此洞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水经注》中已有记载。唐时就有很多人入洞探奇,并留下多处唐人题刻。
韭山洞东西主洞长一千四百七十二米,侧洞与北山的蝙蝠洞相通,长约四千多米,被专家誉为江北第一洞,其特点是深、大、险、奇、古。全洞分为虎踞龙蟠、摘星揽月、峡谷幽深、清流碧影、玉溪泛舟五大景区,重要景点二十多处。其中“虎踞龙蟠”是王惟忠备战屯兵的主要地段,“摘星揽月”是古人所谓“石形如器物者甚众”的景区,后三个景区曲折盘旋,奥妙无穷,在开发前从无先人涉足。
门票:50元
让泉
让泉,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题滁州醉翁亭》赞其:“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清康熙年间(1662―1722),知州王赐魁立碑泉侧。泉水清澈寒例,甘醇可口,四季不竭。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
问题七:滁州周边有哪些地方好玩 著名景点
醉翁亭、琅琊山、明皇陵、 吴敬梓纪念馆等
问题八:滁州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琅琊山风景区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古称摩陀岭,包括琅琊山,城西湖,姑山湖,三古等四个景区,面积约115平方公里,是皖东久负盛名的游览地。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道出了琅琊山之美。1988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琅琊山的主要山峰有摩陀岭,凤凰山,大丰山,小丰山等,以茂要,幽洞,碧湖,流泉为主要景观特色。尤以“夕阳晚照”、“雨后听泉”景色更美,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乔木树种有327种,有“雪松之王”、“水杉之王”,还产多种药材,山中有绶带鸟等珍禽。
琅琊山人文景观丰富,有始建于唐代的琅琊寺,有建于宋代的醉翁亭等古建筑群和唐宋以来的摩崖,碑刻数百处。醉翁亭为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经历人修葺增建,已发展为有二贤堂,冯公祠,宝宋斋,古梅亭,怡亭,九曲流觞,醒园等园林建筑,内有著名的欧阳修文,苏东坡手书的《醉翁亭记》全文石刻,为宋代流传下来的稀世珍宝。
琅琊山景区内还有“三古”(古关隘,古驿道,古战场)景点,卜家墩古遗址留下了大量的古迹和文物,此外,还有著名碑碣与唐代吴道子画的观音像等。
琅琊山-野芳园
野芳园是进入琅琊山胜境的第一个风景区。此园的建筑风格按苏州园林风格综合规划,建有赏心斋、拥霞轩、晨曦堂、盆景廊等。飞檐翘角、白壁漏窗、马头墙、小青瓦,淡雅和谐。园的总面积4200平方米。盆景长廊可陈列数千盆盆景,穿廊而行可通南北各区院,园内配置小桥、池水、山,植有枫树、桂花、紫荆绣球花木,疏密错落有致,园内四季飘香,景色宜人。
琅琊山-让泉
《醉翁亭记》写道:“山行六七里,渐渐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让泉在醉翁亭前,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后汇入山溪。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赐魁立的“让泉”二字碑刻。让泉水温度终年变化不大,保持在十七八摄氏度。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
琅琊山-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记的就是此亭。
宋仁宗庆历年间,朝 *** 败,权贵当道。原在朝廷中做官的欧阳修主张革新时政,且不避怨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仁宗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
问题九:安徽滁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滁州
地处淮左,湖光山色秀美,既富江南美景,又有淮左秀色,旅游十分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有名山、名亭、古关、古寺、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100多处。其中琅琊山、醉翁亭、凤阳明皇陵、白鹭岛风景区、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景观驰名中外。
滁州拥有琅琊山、皇甫山、韭山、令狐山等国家森林公园,明皇陵、明中都城两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一批省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滁州,不仅以自然山水之美著称于世,而且人文景观璀璨夺目,唐宋以来,历代文人都有诗文为之称颂。 滁州名胜首推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美誉的琅琊山,山中大片天然次生林保存完好,林壑幽美、溪流淙淙,密林之中掩映着建于唐代的琅琊寺和建于宋代的醉翁亭(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及姊妹亭“丰乐亭”;还有集“古驿道、古关隘、古战场”于一体的“金陵锁钥”清流关。山间摩崖石刻遍布,其中“欧文苏字”碑、吴道子观自在菩萨石刻像被称为“镇山”之宝,标志着名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山中植物繁茂,共生长、繁衍、栖息着1031种中草药、672种植物和131种鸟类,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植物园、中草药圃和禽鸟乐园。生机勃勃的全国四大寿梅之一醉翁亭梅树,高大挺拔的独有树种醉翁榆、琅琊榆,更增添了琅琊山神奇的魅力。
改革开放以后建成的全椒县吴敬梓纪念馆、天长博物馆(展有大量的西汉出土文物)组成两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
全市还有令狐山、金山滴水寺、高邮湖(在天长境内70平方公里)、明光女山湖古火山口、全椒碧云湖等大量的旅游正在规划开发中,发展旅游事业的潜力巨大。
推荐景点
滁州市区:琅琊山风景区、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舜耕旅游度区、清流关、九天峰生态旅游度区、二郎湖、花山彩云洞、西涧湖、丰乐亭、龙蟠河公园、清流河公园
来安: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皖东烈士陵园、孔雀寺
全椒:吴敬梓纪念馆、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碧云湖、龙山寺、三塔寺
天长:釜山卧龙公园、天长博物馆、龙岗、护国寺、沃公祠、高邮湖、红草湖湿地公园
明光:女山古火山地质公园
定远:定远博物馆、虞姬墓、藕塘烈士纪念馆、金山滴水寺
凤阳:明皇陵、明中都城、明中都鼓楼
滁州十二景
浙江湖州贡生尹梦璧于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在滁州任通判时,将滁州秀丽风光的最佳景致归为滁州十二景。十二景分别为:琅琊古刹、让泉秋月、丰岭祥云、清流瑞雪、花山簇锦、重熙洞天、西涧春潮、龙蟠叠翠、菱溪夜雨、石濑飞琼、柏子灵湫、谯楼大观。
如下:
1、《己酉端午》? 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2、《贾生》? 唐代: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灞上秋居》? 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4、《杂诗七首·其四》 魏晋: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5、《致酒行》? 唐代: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