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篇自然灾害——热带气旋

2.关于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

3.台风知识与防灾减灾的措施

4.巴威台风路径巴威台风路径实时分布图

全球热带气旋监测预报_全球热带气旋实时监测

台风的探测和定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靠专用飞机和军舰,雷达、卫星技术上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气象。?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多普勒天气雷达建成投入业务运行后,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能力明显提高。台风定位目前主要靠卫星和雷达。一般来说在远海,以卫星定位为主;当台风靠近沿海不足300公里时,因台风主要受陆地影响,台风眼不清晰,主要靠气象雷达,近年多普勒天气雷达在台风监测定位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台风登陆后则主要靠雷达结合各地气象台(站)加密观测的气象数据定位。

最近十多年来,气象部门预报台风的主要手段是:应用高速计算机根据大气运动的微分方程来计算求解,即所谓的数值预报;经验统计预报,这是根据天气学原理和预报员的经验,采用统计方法,寻找台风移动的相关因子;预报员经验综合判断,预报员分析、参考各种预报结果,根据经验作出最后的预报结论,但目前最终的预报结论还都是由有经验的预报员综合分析做出的。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环境篇自然灾害——热带气旋

台风不会回头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初始生成的台风路径是受西北太平洋上的引导气流影响,一般会向西北或偏北移动。此外,台风的移动还受科氏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台风的移动路径会受到向西及向北的科氏力的作用,这导致台风向更高纬度的地方移动。

然而,影响台风路径的因素非常复杂,包括台风本身的强度、初始路径、气候条件、地形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使台风的路径发生偏移,从而使其不回头。

因此,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原因来说明台风为什么不会回头。实际上,预测台风的路径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为了获得更准确的信息,建议参考气象专家的预测和实时监测数据。

关于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

环境篇自然灾害——热带气旋讲述了关于热带气旋的定义、特性、危害、监测、我国沿海的热带气旋气候概况、台风来袭的防范措施等内容。

一、定义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通常在热带地区离赤道平均3—5个纬度外的海面上形成。气象学上,则只有风速达到某一程度的热带气旋才会被冠以“台风”“飓风”等名字。

二、特性

1、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后期洋面上生成,因为海水温度在这个时候最高。温暖的大气产生低气压中心,绕此中心的风的旋转速度高达每小毕瞎时300km以上。热带气旋在洋面上风力将增强,并且开始向大陆移动,速度高达每小时50km。

2、“登陆”的官方定义是风暴的中心越过海岸线。但在热带气旋登陆前数小时,沿岸和内陆地区已会有风暴的状况。

3、热带气旋移入陆地后,因失去维持能量的温暖海水,而迅速减弱消散。

三、危害

在海上的热带气旋风速很快,风力常达12级以上,常引起滔天巨浪,狂风暴雨,能推毁一切脆弱的结构。热带气旋登陆时所造成的破坏最大,主要的直接危害包括大风、风暴潮、暴雨

热带气旋还在登陆后会间接造成破坏,比如热带气旋过后所带来的积水以及下水道所受到的破坏。可能破坏道路桥梁、供水输电设施等。破坏水殖业和农业生产等。

四、监测

当风暴接近海岸,陆地上每分钟更新的多普勒雷达回波图像便对热带气旋的定位扮演重要角色。在大西洋,当热带气旋出现后,美国政府还会定时派遣配备直接和遥感装置的侦察机读取读数,量度高空和海平面的风速、气压、温度和湿度。

五、我国沿海的热带气旋气候概况

热带气旋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我国北起辽宁,南至两广的沿海一带,每年都有可能遭受热带气旋的袭击,其中又以登陆广东、福建和台湾三省的热带气旋次数为最多。

六、台风来袭的防范措施

现代气象卫星可以监测热带气旋的发展和路径,气象台会发出台风警报,人们有充足时间做好预防工作,储备好水粮、蜡烛,因为风暴随时可能切断水电供应。台风来袭时,远离海滨,尽快回家,不要上街。居所靠近高压线的人家尽可能避居他处。

高楼居民关窗闭门,玻璃用胶布贴成米字图形防碎,并在台风吹袭时远离窗户。台风来袭时如果人在户外,洞穴是最好的庇护所。如果不能逃离,就平躺在地面上,减少被飞物击中的危险。

台风知识与防灾减灾的措施

温带气旋出现在中高纬度地区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质的近似椭圆型的空气涡旋,是影响大范围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温带气旋的直径平均1000公里,小的也有几百公里,大的可达3000公里或以上。气旋随高空偏西气流向东移动,前部为暖锋,后部为冷锋,两者衔接处的波动南侧为暖区。温带气旋从生成,发展到消亡整个生命史一般为2-6天。同一锋面上有时会接连形成2-5个温带气旋,自西向东依次移动前进,称为“气旋族“。温带气旋对中高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多风雨天气,有时伴有暴雨或强对流天气,有时近地面最大风力可达10级以上。

一些温带气旋由锋面上的一个波动发展而成。在锋面上因某些原因而形成波动,并在波动顶点附近出现一条闭合等压线,此后逐渐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气旋。

温带气旋也可由热带气旋变成,当热带气旋北移至温带一带,受西风槽影响而失去了热带气旋的特性,转变成温带气旋。另一方面,视其位置及强度,大型的温带气旋的影响范围可能会超过温带地区,连带亚热带地区也可受到影响。

原先地面上有一条静止锋,锋北面是冷空气,锋南面是暖空气,冷空气自东向西运动,暖空气自西向东运动,当冷空气向南插入锋下,暖空气向北抬升,并出现1~2条闭合等压线。

在此期间,温带气旋在可见光卫星云图上可表现为锋面云带变宽,向冷区凸起,色调变白,中高云加多。

随着波动的发展,气压进一步下降,闭合等压线增加,冷空气进一步向南推进,冷锋附近出现阵雨或阵雪,暖锋前也出现降水,降水区域扩大。随着气旋的发展,低层扰动逐渐向高层发展,气流作螺旋式的上升,高空低槽也逐步加深。

在此期间,温带气旋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锋面云带隆起部分更为明显,中高云后界开始向云内凹。

气旋发展至最盛时期,自地面到500毫巴高度均已成为圆形闭合环流。地面冷锋逐渐追上暖锋,并将地面暖空气上抬,气旋开始锢囚。这时,云雨范围最大,强度加强,风力增大,天气变化最剧烈。但由于地面已为冷空气所占据,成为冷性涡旋,因而气旋开始减弱。在此期间,温带气旋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云系后部有明显干舌,螺旋结构明显。云带伸至涡旋中心。

一般有下列行动路线 最常见的路线就是向西北移动,登陆中国台湾、以及东南沿海; 向西方向移动,穿越菲律宾、进入中国南海海区;(3)受副热带高压、锋面、东风波、以及附近的其他热带气旋的影响,出现各种异常路径; 呈抛物线形的轨迹,不登陆中国大陆,而是穿越中国东海,向朝鲜半岛、日本的方向移去,最终变性为温带气旋。

热带气旋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冷却凝固时放出的潜热。其它天气系统如温带气旋主要是靠冷北水平面上的空气温差所造成。热带气旋登陆后,或者当热带气旋移到温度较低的洋面上,便会因为失去温暖而潮湿的空气供应能量,而减弱消散或转化为温带气旋。

热带气旋的气流受科氏力的影响而围绕着中心旋转。在北半球,热带气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以顺时针旋转。

不同的地区习惯上对热带气旋有不同的称呼。西太平洋沿岸的中国、台湾、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地,习惯上称当地的热带气旋为台风。而大西洋则习惯称当地的热带气旋为飓风。其它地方对热带气旋亦有不同称呼,在澳大利亚,被称为“威力-威力”气象学上,则只有风速达到某一程度的热带气旋才会被冠以“台风”、“飓风”等名字。

[编辑本段]气旋结构

热带气旋的结构一个成熟的热带气旋有以下的部分:

▲ 地面低压

热带气旋的中心接近地面或海面部分是一个低压区。地球海平面上所录得最低的气压(870hPa)是在有纪录以来最强的热带气旋——台风泰培(Tip)中心所录得的

▲暖心

热带气旋的暖湿空气环绕著中心旋转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大量潜热,热能在中心附近垂直分布。热带气旋内各高度(接近海面例外)的气温都比气旋外为高。

▲中心密集云层区

围绕热带气旋中心旋转的密集云层区,通常是由雷暴产生的卷云。

▲台风眼

强烈的热带气旋的环流中心是下沉气流,将形成一个风眼。眼内的天气通常都是平静无风,无云,甚至时有阳光(但海面仍可能波涛汹涌)。风眼通常都是呈圆形,直径由2公里至370公里不等。较弱的热带气旋的风眼可能被中心密集云层区遮蔽,甚至没有风眼结构。

▲风眼墙(或称眼壁)

台风中,包围风眼的是圆桶状的风眼墙,风眼墙内对流非常强烈,其云层的高度在热带气旋内通常是最高的,降水的强度和风力的强度在热带气旋内也是最大的。强烈的热带气旋有眼壁置换周期,产生新的外眼壁替代内壁。其成因为热带气旋眼壁外围的螺旋雨带重组,然后渐渐向内移动,窃取了眼壁的湿气与能量。在这阶段,热带气旋进入了一个减弱的过程。在外围新的眼壁完全取代旧眼壁,如果环境许可,热带气旋会重新增强。透过多频微波扫描和雷达可以清楚观测到眼墙更新周期中的热带气旋出现双重眼壁;如果热带气旋眼壁置换的过程较为明显,更可从可见光和红外线卫星云图上观测到。

▲螺旋雨带

螺旋雨带是绕著热带气旋中心运动的强对流云和雷暴带。在北半球,螺旋雨带呈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运动。螺旋雨带,会带来狂风暴雨,而在两条雨带之间则会较为平静。在接近陆地的热带气旋,螺旋雨带中有时会形成龙卷风。拥有多条螺旋雨带的热带气旋一般较强及发展成熟;但也有一些“轮状飓风”的主要特征是没有螺旋雨带。

▲外散环流

所有低压系统均需要高空辐散以持续增强,热带气旋的辐散从所有方向流出。因为科里奥利力的作用,热带气旋的高空呈反气旋式外散环流。地面或海面的风强力向内旋转,随著高度上升减弱,最终改变方向。这个特点和热带气旋中心的暖心结构有关,所以热带气旋需要垂直风切变微弱的环境维持暖心结构,才能延续辐散。

热带气旋的等级

CMA

采用两分钟平均风速

一、热带低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8~17.1m/s,也即风力为6~7级;

二、热带风暴,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7.2~24.4m/s,也即风力8~9级;

三、强热带风暴,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32.6m/s,也即风力10~11级;

四、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m/s,也即12~13级;

五、强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m/s,也即14~15级;

六、超强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m/s,也即16级或以上。

注:实际上中央气象局为了防止混乱,从来没有报过风力大于65m/s的台风。

NOAA

采用一分钟平均风速

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 )≤33KT

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34KT-63KT

一级台风(CATEGORY 1)64~82 KT

二级台风(CATEGORY 2)83~95 KT

三级台风(CATEGORY 3)96~113 KT

四级台风(CATEGORY 4)114~135 KT

五级台风(CATEGORY 5)>135 KT

注:KT是速度单位“节(knot)”的英文简称,换算比例是1KT=0.5144m/s

JMA

采用十分钟平均风速,世界气象组织标准

热带低压(热帯低気圧) ≤33 KT

台风(台风)34KT~63 KT

强烈(强い)64~84 KT

特强(非常に强い)85~104 KT

猛烈(猛烈な)≥105 KT

注:台风是根据十分钟平均风速(也就是JMA标准)进行国际编号的。

生成的条件

热带气旋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凝固时放出的潜热。对于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至今尚在研究之中,未被完全了解。一般认为热带气旋的生成须具备六个条件,但热带气旋也可能在这六个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生成。

海水表面温度不低于26.5℃,且水深不少于五十米。这个温度的海水造成上层大气足够的不稳定,因而能维持对流和雷暴。

大气温度随高度迅速降低。这容许潜热被释放,而这些潜热是热带气旋的能量来源。

潮湿的空气,尤其在对流层的中下层。大气湿润有利于天气扰动的形成。

需在离赤道超过五个纬度的地区生成,否则科里奥利力的强度不足以使吹向低压中心的风偏转并围绕其转动,环流中心便不能形成。

不强的垂直风切变,如果垂直风切变过强,热带气旋对流的发展会被阻碍,使其正反馈机制未能启动。

一个预先存在的且拥有环流及低压中心的天气扰动。

生成的地点

大多数热带气旋在热带辐合带形成,热带辐合带是在全球热带地区出现的雷暴活动区。

热带气旋在海水温度高的地区生成,通常在27℃以上。它们在海洋的东部产生,向西移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增强。这些系统大部分在南北纬10至30度之间形成,而有87%在20度以内形成。因为科里奥利力给予并维持热带气旋的旋转,热带气旋鲜有在科里奥利力最弱的南北纬五度之内生成。[20]但热带气旋也有可能在这个地区形成,例如2001年的台风画眉和2004年的热带气旋Agni。

运动

引导气流

热带气旋的路径主要受大尺度的引导气流影响,热带气旋的运动被前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主管尼尔·法兰克博士(Dr. Neil Frank)形容为“叶子被水流带动”。

在南北纬大约20度左右的热带气旋主要被副热带高压(一个长年在海洋上维持的高压区)的引导气流引导而向西移,这样由东向西的气流称为信风。在北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热带波动会被信风从非洲西岸引导至加勒比海及北美洲,最终到达太平洋中部直至引导气流减弱,这些波动(称为东风波)是这区域很多热带气旋的前身。而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风暴的形成主要被热带辐合带和季风槽的季度变化影响,相对于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东风波形成热带气旋的比例较小。

科里奥利力 是惯性系统 在非惯性系统 上移动而产生的一种现象。科氏力并非真实存在,而是对于一个位在非惯性系统上观察者而言,会认为惯性系统的行进路径发生偏移,因而假想出一个加速度,此加速度乘上物体质量便成为一个假想力。虽然科氏力只需要地球自转就可以产生,不过考虑地球的球体形状,需要加入一个与纬度有关的系数。因此地球上的科里奥利加速度为:其中v为地球自转速度的水平分量。由此公氏可知纬度愈高,科里奥利加速度愈大,在赤道则为零 科氏力在地球上的特例称做地转偏向力,对气旋运动的影响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决定了气旋系统的旋转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决定气旋的前进方向。当空气沿气压梯度进入低压中心,由于大气流动与地球自转方式的差异,会使大气流动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离。在北半球,当低压中心以北的空气南移,会向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偏离;其以南的空气北移时则会向地球自转的方向 偏离,而南半球空气偏离的方向相反。因为科氏力与空气向低压中心的速度相垂直,这便创造了气旋系统旋转的原动力:北半球的气旋逆时针方向转动,南半球的气旋则顺时针方向转动。科氏力也使气旋系统在没有强引导气流影响下移向两极。热带气旋向两极旋转的部分会受科氏力影响轻微增加向两极的份量,而其向赤道旋转的部分则会被轻微增加向赤道的份量。在地球上越接近赤道科氏力会越弱,所以科氏力影响热带气旋向两极的份量会较向赤道的份量为多。因此,在没有其他引导气流抵消科氏力的情况下,北半球的热带气旋一般会向北移动,而南半球的热带气旋则会向南移动。

科氏力虽然决定了气旋旋转的方向,但其高速旋转的主要动力却非科氏力,而是角动量守恒的结果:空气从远大于气旋范围的区域抽入低气压中心,由于质量增加而角动量不变,因此导致气旋旋转时的角速度大大地增加。

热带气旋云系最明显的运动是向著中心的,而角动量守恒原理也使外部流入的气流,在接近低气压中心的时候会逐渐加速。当气流到达中心之后会开始向上、向外流动,因此高层的云系也会向外流出 这是源于已经释放湿气的空气在高空从热带气旋的“烟囱”被排出。辐散使薄的卷云在高空形成,并在热带气旋外部旋转,这些卷云可能就是热带气旋来临的第一个警号。

除了热带气旋本身的旋转,角动量守恒也影响了气旋的移动路径。低纬度地区的地球自转半径较大,因此气体流动的偏移较小;高纬度地区的地球自转半径较小,所以气体流动的偏移较大。这样的力量也是热带气旋在北半球往北移动,南半球往南移动的原因之一。

与中纬度西风带的作用

1973年时,飓风Ione及飓风Kirsten 之间发生了藤原效应当热带气旋移到较高纬度,其围绕副高活动的路径会被位于高纬度的低压区所改变。当热带气旋向两极移近低压区,会逐渐出现偏东向量,这是热带气旋转向的过程。例如一个正向西往亚洲大陆移动的台风可能会因为中国或西伯利亚上空出现低压区而逐渐转向北方,继而加速转向东北,擦过日本的海岸。台风转向东北,是因为当其位于副高北缘,引导气流是从西往东。

藤原效应

藤原效应或称双台效应,是指两个或多个距离不远的气旋互相影响的状态,

往往会造成热,直到两者距离大到藤原效应消失,或到两者合并为止。如果两个热带气旋的强弱差不多,则会以两者连线的中心为圆心,共同绕著这个圆心旋转,直到有其他的天气系统影响,或其中之一减弱为止。

登陆

“登陆”的官方定义是风暴的中心 越过海岸线,但在热带气登陆前数小时,沿岸和内陆地区已会有风暴的状况。因为热带气旋风力最强的位置不在中心,即使热带气旋没有登陆,陆地上也可能感受到其最强的风力。

飓风卡特里娜吹袭后的美国密西西比州。成熟的热带气旋释放的功率可达6x1014瓦,在海上的热带气旋引起滔天巨浪,狂风暴雨。有时会令船只沉没,国际航运受影响。但是热带气旋以登陆陆地时所造成的破坏最大,主要的直接破坏包括以下三点:

大风:飓风级的风力足以损坏以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特别是在建筑物没有被加固的地区,造成破坏更大。大风亦可以把杂物吹到半空,使户外环境变成非常危险。

风暴潮:因为热带气旋的风及气压造成的水面上升,可以淹没沿海地区,倘若适逄天文高潮,危害更大。风暴潮往往是热带气旋各种破坏之中夺去生命最多的。

大雨:热带气旋可以引起持续的倾盘大雨。在山区的雨势更大,并且可能引起河水氾滥,土石流及山泥倾泻。

热带气旋也为登陆地造成若干间接破坏,包括:

疾病:热带气旋过后所带来的积水,以及下水道所受到的破坏,可能会引起流行病。

破坏基建系统:热带气旋可能破坏道路,输电设施等等,阻碍救援的工作。

农业:风、雨可能破坏鱼、农产物,引致粮食短缺。

盐风:海水的盐分随著热带气旋引起的巨浪被带到陆上,附在农作物的叶面可导致农作物枯萎,附在电缆上则可能引起漏电。

热带气旋所造成的人命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但是热带气旋亦为干旱地区带来重要的雨水。不少地区的每年雨量中的重要部分都是来自热带气旋。例如东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为干旱的墨西哥和美国西南带来雨水;日本甚至全年近半的雨量都是来自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亦是维持全球热量和动量平衡分布的一个重要机制。热带气旋把太阳投射到热带,转化成海水热量的能量,带到中纬度及接近极地的地区。热带气旋亦作为一强烈涡旋扰动,把赤道所积存的东风角动量输送往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内。

▲观测

观测强烈的热带气旋一直以来对人类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它们主要在海洋上活动,位于陆上的气象站大多不能够提供实测数据,在地面的观测一般只有当热带气旋经过岛屿或沿岸地区才有可能。但就算热带气旋接近气象站,气象站也一般只能提供风暴较外围的实时数据,因为如果当强烈的风暴过于接近,气象站的监测设施会被强风摧毁。

配有气象监测设备的侦察飞机也会被派往热带气旋的中心提取实测数据,在大西洋,当热带气旋出现后美国政府会定时派遣侦察机作监测。这些侦察机配备直接和遥感装置读取读数,还有投落送的设备,量度高空和海平面的风速、气压、温度和湿度。

在2005年,一架无人驾驶的侦察机被派往监测热带风暴奥菲利亚。无人驾驶侦察机可飞往更低的高度监测风暴而不用担心机师的安全。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的数值模式对大西洋热带风暴和飓风预报的每年平均误差:数值预报对热带气旋路径的误差从1970年代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在世界其他地区并没有侦察机监测风暴。远洋热带气旋的路径主要从气象卫星拍摄,一般每半小时或四分一小时更新的可见光和红外线卫星云图追踪;强度则透过德沃夏克分析法从云图评估。当风暴接近沿岸地区,陆地上每分钟更新的多普勒雷达回波图像便对热带气旋的定位扮演重要角色。

:代表热带气旋警报中心

·我国沿海的热带气旋气候概况

热带气旋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在其活动过程中,伴随有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因此,热带气旋对经过的地区虽有解除伏旱的作用,但也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我国北起辽宁,南至两广的沿海一带,每年都有可能遭受热带气旋的袭击,其中又以登陆广东、福建和台湾三省的热带气旋次数为最多。

[编辑本段]惯用称呼:

不同的地区习惯上对热带气旋有不同的称呼。西北太平洋沿岸的台湾、中国、韩国、日本、越南与菲律宾等地,习惯上称当地的热带气旋为台风。而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则习惯按照强度称当地的热带气旋为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或飓风。南半球和北印度洋地区则采用“气旋 一词作“热带气旋 的简称。发生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称为气旋性风暴;靠近菲律宾的,叫做“巴加峨斯”或“碧瑶风”;出现在南印度洋和澳大利亚北部沿岸洋面上的,称为“威力威力”,意思是诡计多端、狡猾可怕,重复“威力”,告诉人们要加倍警惕;发生在马达加斯加东部印度洋海面上的,称为“毛里求斯”。气象学上,则只有风速达到某一程度的热带气旋才会被冠以“台风”或“飓风”等名字。

·主要源地

由1985年至2005年期间生成的所有热带气旋路径图。国际日期线以西的北太平洋生成了最多的热带气旋;而南大西洋则几乎没有热带气旋活动。几乎所有的热带气旋都是在赤道南北三十纬度以内的范围内生成。当中大约87%是在南北纬二十度之内。因为地转偏移力弱小的关系,南北纬十度以内形成热带气旋的机会较少,但并非罕见。

每年地球总共平均有80个热带气旋生成,主要产地有:

北太平洋西部

包括南海,影响地区包括中国;菲律宾、韩国、日本、越南、太平洋上各岛,间中也可以影响泰国及印尼。每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中国的沿岸是全球最多热带气旋登陆的地方;而每年也有六至七个热带气旋登陆菲律宾。

北太平洋东部

第二多生产热带气旋地区,影响地区包括墨西哥、夏威夷、太平洋上岛国,罕有情况下可影响下加利福尼亚,及中美洲的北部地区。

北大西洋

包括加勒比海、墨西哥湾。每年生成数目差距很大,由一个至超过二十个不等,每年平均大约有十个生成。主要影响美国东岸及墨西哥湾沿岸各州、墨西哥及加勒比海各国,间中影响可达委内瑞拉和加拿大。2005年的飓风文斯 更以热带低气压的强度登陆西班牙,是有纪录以来唯一一个登陆欧洲的大西洋风暴。

南太平洋西部

主要影响澳大利亚及大洋洲各国。

北印度洋

包括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主要在孟加拉湾生成。北印度洋的风季有两个巅峰:一个在季风开始之前的4月和5月,另一个在季风结束后的10月和11月。影响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和巴基斯坦等国,有时更会影响阿拉伯半岛。

南印度洋东部

影响印尼及澳大利亚西部。

南印度洋西部

主要影响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毛里求斯、留尼汪岛、坦桑尼亚、科摩罗和肯尼亚等地。[54]

·罕见源地

南大西洋

由于较低的海水温度、强烈的垂直风切变,至今只曾发现有三个热带气旋在南大西洋形成,包括吹袭巴西的热带气旋卡塔琳娜。

东南太平洋

该区因为强烈的垂直风切变,至今未有发现有热带气旋生成。

地中海

只有极少数类似热带气旋的风暴曾经形成。

高纬度地区

低水温和长期强烈的垂直风使热带气旋难以生成。

十分接近赤道的海域

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较小,难以形成热带气旋的旋转动力。例如在2001年影响新加坡的台风画眉,和2004年于北印度洋生成的热带气旋Agni,都是罕见的近赤道台风。画眉生成的纬度位于北纬1.5度,Agni更是破纪录的北纬0.7度。Agni的生成是一个谜,有待科学家探究。

·生成时间

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后期生成,因为海水温度在这个时候最高。但在确切的生成时间上,每个海域都有其独有的季度变化。综合全球而言,9月是热带气旋最活跃的月份,而5月则是最不活跃的月份。

·分级

热带气旋的强度一般根据平均风速评定,世界气象组织建议使用十分钟平均风速。但美国的国家飓风中心以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以及中国的中国气象局分别采用一分钟和二分钟平均风速计算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力。根据美国和中国的定义所测量到的平均风速,会比联合国定义的稍高。其中一分钟与十分钟平均风速的近似换算公式为:十分钟平均风速=一分钟平均风速乘以0.88。

不同的地区对热带气旋也有不同的分级方法,在美国,飓风会根据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按强度分为一至五级,[62]澳大利亚也有类似的方法。以下是各区官方(指区域专责气象中心(RSMC)或热带气旋警报中心(TCWC),除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不同强度热带气旋的分级:

热带气旋分级(全部换算至十分钟平均风速)

蒲福氏风级 十分钟平均风速(节) 北印度洋

0–6 <28 低气压 热带扰动 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

7 28—29 深度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

30—33 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

8–9 34–47 气旋性风暴 中度热带风暴 热带气旋(一级) 热带气旋 热带风暴

10 48–55 强烈气旋性风暴 强烈热带风暴 热带气旋(二级) 强烈热带风暴

11 56–63 台风 飓风(一级)

12 64–72 非常强烈的气旋性风暴 热带气旋 强烈热带气旋(三级) 台风

73–85 飓风(二级)

86–89 强烈热带气旋(四级) 强烈飓风(三级)

90–99 强烈热带气旋

100–106 强烈飓风(四级)

107-114 强烈热带气旋(五级)

115–119 非常强烈的热带气旋 超级台风

>120 超级气旋性风暴 强烈飓风(五级)

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实施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的通知,热带气旋按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划分为六个等级,“台风”仅是其中之一。

一、热带低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8—17.1米/秒,即风力为6—7级;

二、热带风暴,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7.2—24.4米/秒,即风力8—9级;

三、强热带风暴,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32.6米/秒,即风力10—11级;

四、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米/秒,即12—13级;

五、强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即14—15级;

六、超强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即16级或以上。

·各级热带气旋的形态

以下是各级热带气旋的举例,注意云图以下的描述只是针对云图中的风暴,与其同级的其他热带气旋未必有这些特征。台风(飓风)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由于采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所以全部以大西洋或东北太平洋的飓风作例。

更多资料请点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巴威台风路径巴威台风路径实时分布图

公众在日常所说的“台风”,术语称“热带气旋”,通常指发生在热带地区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常伴随着强烈的天气变化,如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和龙卷风等。那么,大家知道台风知识与防灾减灾的 措施 有哪些吗?下面我为你介绍台风知识与防灾减灾的措施。

一、关于台风知识

台风的形成原因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的利弊

台风好处:

在我国沿海地区,几乎每年夏秋两季都会或多或少地遭受台风的侵袭,因此而遭受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不小。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可以说,提起台风,没有人会对它表示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是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假如没有台风,人类将更加遭殃。科学研究发现,台风对人类起码有如下几大好处:

其一,台风为人们带来了丰沛的淡水。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 雨水 。

其二,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那里将会更热,地表沙荒将更加严重。同时寒带将会更冷,温带将会消失。我国将没有昆明这样的春城,也没有四季长青的广州,“北大仓”、内蒙古草原亦将不复存在。

其三,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但也全凭着这巨大的能量流动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使人类安居乐业,生生不息。

其四,台风还能增加 捕鱼 产量。每当台风吹袭时翻江倒海,将江海底部的营养物质卷上来,鱼饵增多,吸引鱼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渔获量自然提高。

台风除了给登陆地区带来暴风雨等严重灾害外,也有一定的好处。

据统计,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约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因此如果没有台风这些国家的农业困境不堪想象;此外台风对于调剂地球热量、维持热平衡更是功不可没,众所周知热带地区由于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而寒带地区正好相反。由于台风的活动,热带地区的热量被驱散到高纬度地区,从而使寒带地区的热量得到补偿,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而寒带地区越来越寒冷,自然地球上温带也就不复存在了,众多的植物和动物也会因难以适应而将出现灭绝,那将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情景。

台风灾害: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大风。热带气旋达台风级别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级以上。

②暴雨。台风是带来暴雨的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可能产生150~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直接或间接产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如(间接)1975年第3号热带气旋登陆后倒槽在河南南部产生的特大暴雨,打破了部分地区的降雨记录(河南75.8事件)。

③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9608”和“97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的高潮位。

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二、防灾减灾的措施

一、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 报告 、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二、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三、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如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移动气象台,以及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最新动态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

四、防灾意识,全民普及

社会公众是防灾的主体。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广泛增强防灾意识、了解与掌握避灾知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普通群众能够知道如何处置,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灾害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应急机制,快速响应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快速响应、协同应对”是应急机制的核心。

六、分类防灾,针对行动

不同灾种对人类生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差异很大,防灾减灾的重点、措施也不同。

对台风灾害,重点是防御强风、暴雨、高潮位对沿海船只、沿海居民的影响,强雾、雪灾则对航空、交通运输形成很大影响,沙尘暴灾害主要影响空气质量。根据不同灾种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征,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

七、人工影响,力助减灾

人工影响天气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减灾科技手段。在合适的天气形势下,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人工消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雾等作业,可以有效抵御和减轻干旱、洪涝、雹灾、雾灾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八、风险评估,未雨绸缪

自然灾害风险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与评估,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灾种的发生规律,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 ?

台风知识与防灾减灾的措施相关 文章 :

★ 台风知识与防灾减灾措施

★ 防御台风的应急措施有哪些

★ 台风灾害的防范措施

★ 关于台风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 台风安全防范措施有哪些

★ 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 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

★ 台风期间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 防台风的措施和注意事项

1、浙江的台风“巴威”的具体路径是什么?2、八威台风到哪了?3、2020年第8号台风巴威在哪里登陆4、台风路径是怎么算出来的?5、台风巴威目前是什么情况,它会向哪里移动?6、台风如何形成与移动?浙江的台风“巴威”的具体路径是什么?

台风,是指在热带或者副热带地区的海面上形成的一种热带气旋,台风中心的风速持续在12级-13级。台风是自然灾害的一种。浙江省第8号台风叫“巴威”,是在浙北海域形成的。台风过境会造成居民财产和生活的巨大损失。

台风“巴威”最早在台湾以东洋面生成,也就是在太平洋的广阔海面上形成,随后经过转化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傍晚的时候转移进入东海。

该台风最早是在22日形成的,所以所有的移动路径都是从22日开始计算。

不过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台风的持续时间,究竟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多久的影响?

“巴威的移动速度比较缓慢,据相关机构统计,影响能持续到26日,最少要持续4-5天的时间在浙江省范围内。

23日开始,将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向北偏东方向移动,逐渐加强,最强强度可达强台风或超强台风级,将给浙江省海域带来较长时间影响。所以浙江省已经着手制定应对台风的相关举措。

24日开始,受到台风影响,巴士海峡、台湾以东洋面、东海大部、福建北部沿海和浙江沿海将有6-7级大风。风力最高可达阵风14-15级。

台风的移动路径基本都是从东南沿海一带登陆上岸,先行影响东南沿海一带的城市,例如浙江、广东等城市,尤其是台湾等四面环海城市。

研究台风的具体路径绝对不是一项预先性行为,只能通过观察台风现有的移动路径俩进行大致推测,但是一般而言,台风的形成就是气旋,而影响气旋的气候因素有很多,任何一项微小的变化都会直接导致台风移动路径的变化。

现在能积极应对的只有去提升自己在台风到来之际的保护行为,及时了解台风变化行径,提前做出准备。

八威台风到哪了?

台风巴威登陆到了我国的渤海、渤海海峡、黄海中北部以及黑龙江南部、吉林中南部、辽宁大部及沿海、山东半岛等地区。

2020年8月27日上午8点30分前后,“巴威”在中朝交界附近的朝鲜平安北道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70百帕。

8月27日上午10点钟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级,其中心仍位于朝鲜平安北道境内,就是北纬40.1度、东经124.8度,最大风力有10级(2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

2020年第8号台风巴威在哪里登陆

我们都知道,台风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天气现象,很多地方都会经常遭受台风侵袭,尤其是我国沿海地区。每年台风的情况都不一样,最近又刚刚生成了一个新的台风——巴威,那么台风巴威会在哪里登陆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2020年第8号台风巴威在哪里登陆

预测将会在我国辽宁地区登陆。

25日下午16:00,“巴威”台风航行至东海北部,位于中朝鲜河口(鸭绿江口以南约1080公里处,最大风力为14级,时速151每小时公里,达到强台风水平。中央气象台预测,“巴威”台风强劲,对东北地区影响很大,有可能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辽宁的最强台风。

据预测,从25日到27日,东海北部,黄海中部和东部海域以及辽宁东部沿海地区将有8至11处风。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可达到12至15阵风和16至17阵风。山东东部华东沿半岛,河北和辽宁西部沿海有6到7风。受“巴威”影响,26日至28日,江苏北部,山东中部和东部以及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雨。其中,辽宁东南部,黑龙江中部和山东中部有大到暴雨。

台风来了怎么防护

1、尽量不要外出。

2、如果您在外面,请勿使用残旧的房屋,车间,棚子,临时建筑物,在建工程,市政公用设施(例如路灯等,起重机,建筑升降机,脚手架,电线杆,树木,广告牌,铁塔等。防风雨的地方。

3、台风来临时,请勿在堤防或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桥梁上行走,也不要在强风影响的地区开车。如果您必须出门散步,请穿色彩鲜艳的紧身衣服,并在走路时弯腰以使身体收缩成球形,以减少风的照射。尽可能避开容易进水的区域,例如地下通道。台风期间请勿赤脚或穿凉鞋。雨靴最好,防雨且绝缘,以防触电。汽车在穿过充满水的道路时应格外小心。当水很多时,最好不要强行通过。当心水进入发动机。如果您在水上(例如游泳,则应立即上岸以避免风吹雨打。

4、如果您已经在坚固的房屋中,则应仔细关闭窗户,并使用胶带在窗户玻璃上形成“米”形图案,以防止窗户玻璃破裂。

5、雷雨大风时,应及时关闭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并拔下插头;如果水意外进入房屋,应立即切断电源。

6、台风造成的大雨很可能造成诸如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其他灾害。在容易受灾的地区和经历大雨的地区,必须保持警惕并及时撤离。

7、台风过后,要注意环境卫生以及食品和水的安全。

台风天的安全措施

1、尽量留在室内

台风来临时,经常伴随着暴风雨,雷电等。这时,请尽量呆在家里,并考虑自己的安全。如果确实需要外出,则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不要去抑郁症

万一发生台风,我们应尽量避免去低洼的地方。如果我们的房屋很矮,最好撤离到安全区域,避免洪水泛滥。

3、走路时要安全

在台风天气中,我们要走到外面,尤其是当附近有建筑物时,我们需要提防坠落的事物。有强风时,某些花盆等很容易掉落,因此行走时需要小心。

4、不要打伞

当台风下大雨时,最好不要在骑摩托车或骑自行车时使用雨伞,以免威胁到您的安全。

5、准备应急物资

台风来临时,容易发生停电和洪灾。因此,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应急灯,应急药品,饮用水和食物。

6、小心关闭门窗

在台风来临之前,您应该检查房屋的门窗并及时关闭。如果阳台上有花盆之类的小物件,也应及时收起来,以免摔倒和伤害过路人。

7、注意用电安全

测试家用电器的漏电保护开关。雷电或闪电时,请勿打开电视,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不适合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或接触诸如煤气管和水管之类的金属物体。

台风路径是怎么算出来的?

台风路径的计算方法和监测手段包括:

1、地面观测站

观测数据中,最常见的就是地面观测站,现在遍布全省各地的气象观测站都是自动气象站,这些气象站能在五分钟内实现自动观测、自动传输、自动解码。

气象站传回的数据,再经计算机处理自动生成图像,并保证每10分钟能传输一次新资料。而全省组网的雷达资料能做到每6分钟更新一次。

2、探空站

探空站主要是依靠投放探空气球,来监测大气各层次的大气特征。探空气球外形虽然有点像普通的气球,但内涵却十分丰富。

探空气球上会携带一些设备,在升空过程中观测不同高度的气温、气压和风速。这些观测资料最后由通讯系统收集再分发,气象预报员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来预报天气。

3、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产品

另外,预报员还会应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产品。就是根据大气当时的状况,通过计算机计算各类大气方程组,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方法。这也是目前天气预报及台风预报应用的手段之一。

在台风预报过程中,预报人员还会用上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方法,与相关部门多次会商。省气象台会和中央气象台、兄弟省气象台、地市气象台等会商,得出统一结论,最终才会公开发布。

预报有“三难”

一难

路径十分复杂。台风是个大家伙,有时候不太受各种势力支配,偶尔随机左右晃一下,可能移动路径就差百公里。

二难

即使路径报得比较准确,比如“巴威”预报,早早锁定跟踪,但强度变化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难

路径和强度都掌控了,登陆后的非对称结构也带来了预报难题,风和雨往往并不在台风中心,到底风雨出现在哪里仍然不好判断。

以上内容参考黑龙江日报-台风是怎么预测的?

台风巴威目前是什么情况,它会向哪里移动?

今年第8号台风“巴威”(英文名称:Bavi;名字来源:越南;名字意义:越南北部山名,现在已经生成,“巴威”台风自从生成以来,其不断加强,在24号的时候就已经发展成为台风级别,中心风力可达12级。据分析“巴威”台风可能会是会成为今年首个最强台风。

在台风登陆以后,“巴威”以北上路径为主,在北上的过程中逐渐向偏东方向偏转,它经过的省份主要是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到黑龙江省的时候“巴威”将转向东北方向移动。

“巴威”预计将于27日上午在辽宁东部到朝鲜西部一带沿海登陆,登陆后逐渐转为北偏东到东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并将变性为温带气旋。受到“巴威”台风影响今天江苏、山东、东北地区等地部分地区陆续出现风雨天气。预计未来三天,江苏、山东、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等地自南向北有较强降雨过程,上述地方居民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在台风影响期间出行。

受到“巴威”及其外围的云系影响,未来的几天,我国东部及北部海域、辽宁东部沿海、山东半岛东部沿海风力可达8至11级,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风力可达12至15级。,除了说的海上大风,东北三省也是要特别注意6到8级的阵风,辽宁地区和吉林东南部阵风将有9至10级,台风登陆点及附近海域会出现12至13级大风。

此次台风带来的风雨会影响东北地区的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因为现在正是这些作物产量形成关键阶段,所以要特别防范强降雨和台风带来的农作物倒伏和农田积涝等严重危害。

台风如何形成与移动?

因为副热带高压影响台风移动,靠的是其提供的环境流场——足够强大而处于引导地位。从作用力的方面看,副热带高压提供了大型气压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台风在广阔海面上,主体主要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两个外力,即地转偏向力和大型气压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以及一个内力,也就是台风内力。其中外力远大于内力。台风的移动主要受环境中引导气流的引导,如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气流、西风槽前气流等。

台风内力是台风内部由于地转偏向力南北差异所产生的力。由于台风北边的地转偏向力比南边更大,这种南北差异将导致台风内力向西北方向。

在台风“成长”的路上,有一位对它影响深刻的“老大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热带高压,它位于副热带高压带,是断裂出来的暖性高压系统。在北半球的夏季,它盘踞在西北太平洋上空,强大的“身躯”控制着周围的流场——在它的外围,高空风场通常是顺时针方向。

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大多产生于副热带高压的南缘,通常沿着副热带高压的外围移动。以今年影响东北的台风巴威为例,在它发展初期,副热带高压稳定“环绕”在台风的东侧,巴威受到其西南气流的影响,向东北移动。当台风强度不如副高时,台风自然被副高“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