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家乡日记

2.过小孤山大孤山 原文及翻译

3.鄱阳县属于江西省的哪个市?

4.中国的百慕大三角在哪

5.有哪些海面曾都出现过龙吸水的现象?

江西都昌天气_都昌天气

广东九江属于佛山市,九江镇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辖镇。

九江地处佛山市南海区的西南部,南与江门鹤山隔江相望,东邻顺德,西望高明,北接西樵。是南海的鱼米之乡,水产养殖业极为发达。九江是一个典型的“鱼米之乡”,境内河涌纵横、鱼塘密布,农业以淡水养殖业为主。九江是一个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商埠,历史上商贸之风鼎盛,素有“小广州”的美誉。

我的家乡日记

这是一片神奇的水域,现在看来它十分宁静,但是船老大都知道,这里时时刻刻都暗藏着杀机。转眼之间,狂风会突然而至,假若不能及时靠岸,便在劫难逃。巨浪拍打着船身,水从四面八方灌入船里,即使再有经验,也无计可施。只要十几分钟,它就会葬身水底,消失得无影无踪,然后,这片水域又会立即恢复平静。当地的渔民都叫它魔鬼三角区,也有人把它叫做中国百慕大。

在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下游南岸,有一片浩浩荡荡,一望无际的水域,这就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每当渔讯到来,湖上的渔船都会因丰厚的收获忙个不停,而沿湖的市场,也是一派繁忙喜悦的丰收景象。然而,就在这平静安详的鄱阳湖中,却有一个阴森恐怖的死亡地带。因为它的东岸有座老爷庙,人们就叫它“老爷庙水域”。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船只在这里被湖水无情地吞噬,然而更为离奇的是,上千吨的货船居然会在这片只有18米深的水域里神秘地消失,任凭人们如何寻找,也没有发现它们的踪迹。这也百慕大有些相似。

偌大的鄱阳湖为什么只有在老爷庙沉船?而那些消失了的船究竟去了哪里?难道这湖底真有人们传说中的水怪吗?或者确实存在着时空隧道?种种怪异的说法为这片水域披上了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许在外人眼里它充满了传奇的色彩,然而那些与它朝夕相处的当地渔民们,又会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一般的叫这个地方鬼门关,比较险恶这个地方。一天就沉了好几条,都是四五百吨以上的大船。这个地方,怎么说呢,就有点邪门。

2001年11月9日,安徽省怀远县01571号运沙船装满了沙子,正准备离开老爷庙水域,灾难却突然降临了。

采访: 渔吴弟

那个风暴也来得古怪,一般的都可以观天气,有大风暴应该要靠船,那个风暴好突然。

眨眼间,狂风大作,浊浪翻滚,那些离岸边不远的渔船纷纷靠了岸,而这时,这艘运沙船却正在湖的中央。家就住在岸边的吴春松在院子里隐约看到了这艘还在湖里的货船,连忙跑到了湖边,眼看着运沙船在不远处的湖水里打转,吴春松却因为风浪太大而无计可施。此时,这艘运沙船离岸边仅有1.5公里。

采访:渔吴哥

十多分钟的时候沉下去了

采访:渔吴哥

我们看到已经沉下去,不得了,沉船了。

风暴就像突然袭来一样,在十几分钟后又迅速地消失了,湖面上风平浪静,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这时的吴春松和其他村民一起马上开始了水上的营救。立刻,几条渔船同时划向湖的中央,由于这一带水域经常出事,当地的渔民对自发地救人已经习以为常,而且动作也相当迅速,即使这样,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

采访:渔吴哥

他们船上5个人,死了3个,救了2个,他是姐妹三个人,一个爱人,一个儿子。救了爱人和儿子,三姐妹都死掉了。

对于活了的人来说,这里将是他们永远的伤心之地。

千百年来,在这块水域沉没的船只到底有多少,已经没人说得清楚。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九江海事局近几十年的水上重大事故记录。

1973年10月14日,星子船舶修造厂机动货船在老爷庙水域沉没,死亡13人。

1985年3月15日,一艘载重25吨,编号“饶机41838”号船舶,凌晨6点30分在老爷庙以南约三公里处沉没。

同年8月3日,江西进贤县航运公司两艘各为20吨的货船,也在老爷庙水域先后神奇般地葬身湖底。同一天中,在此遭受厄运的还有另外12条船只。

仅从60年代以来,这片水域就有100多艘船在这里沉没,数十条生命被湖水无情地吞噬了。

多少年来,过往船只上的船员经过这里时无不提心吊胆。由于老爷庙水域是鄱阳湖通往长江的惟一水上通道,虽然危险,但这些靠水吃饭的人们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前来闯关。终于,老爷庙水域神秘沉船的现象引来了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在他们眼里,各种各样的传说当然是不可信的,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找出沉船的真正原因,才能解开人们心中这个古老的谜团,才能帮助人们远离这些灾难。然而,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三十多年以来,到老爷庙水域考察的科研小组来了一批又一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都没有为这一水域的沉船事件找到一个确切而又合理的解释。难道这个谜团真的找不到谜底吗? 1985年,一支由气象、水文、地质部门组成的专家小组又一次来到了这片神奇的水域。自然界的奥妙是无穷的,他们深信大自然的力量与古老的沉船之谜一定存在着不同寻常的因果关系。 调查工作立即开始了。由于沉船时,当地渔民是第一目击者,所以,专家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当地的渔民了解情况。在与几十位渔民或者村民进行攀谈之后,专家们发现,对于翻船的原因,人们的判断几乎是一模一样。

得到了这样的回答之后,考察小组首先把目光投向了风。当然 ,村民们凭感觉所说的话只能作为一种初步的判断进行参考,专家需要的则是实实在在的、科学的数据。风与气象部门关系密切,所以,气象小组立即决定,进行为期一年的气象观测,以便得到准确的数据进行下一步的分析。三个观测点马上在老爷庙建了起来,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一年的时间漫长而又忙碌。 风,是变化无常的,要想在这片无形的空气中找出风的规律,他们就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就这样,300多个日日夜夜,科研人员每天都会出现在湖边和附近的山坡上,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捕捉着每一次风的轨迹。20多万个原始数据终于摆在了气象组工作人员的眼前,这些数据表明,老爷庙水域是鄱阳湖的一个少有的大风区,一年当中有163个大风日,也就是说每两天就会有一天风力达到6级。

采访:熊局长

这是1985年10月份的,风向主要是偏北风,它的最大风速是27.3个秒米,11级大风。

随后,气象组的成员又把这些数据与离它不远处的,都昌气象局测量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他们发现老爷庙水域的年平均风速比都昌县城要大得多,这与村民们提供的情况基本相同。

采访:熊局长

像老爷庙的(年)平均风速达到了7.6秒米,它相当于4到5级左右,我们测站(都昌观测站)的年平均风速2.9到3.2,相当于2级左右,这就相差3级。

就在这一年的工作当中,小组成员不止一次地感觉到,当他们驾船行驶在整个鄱阳湖的中心,一般都是风平浪静,但是,船一开进老爷庙水域,风速马上开始加大,船也开始随着不停地摇晃。同样是处于鄱阳湖地区,而且又是同一时间,为什么只有老爷庙水域的风大得出奇呢?这是不是与鄱阳湖独特的形状有关呢?考察小组的成员不止一次地拿起地图进行分析。从地图上看,鄱阳湖就像一个倒挂的葫芦,在这个葫芦的北端是一条狭长的水域,而老爷庙正是处于这个狭长水域的最南端。大风的秘密是否就隐藏在这条狭长的水域之中呢?凭人们的生活经验可以得知,在空旷地带,如果有一二级风的话,我们也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如果在空旷的地带有两座山把风挡住,那么,这两山中间的狭窄通道就是风的必经之路,所有的气流都会在这里集中,这就使本来不算很大的风在经过这里时流速加快,这个窄小的通道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风口。(此段做二维动画)而鄱阳湖这条狭长的水域形状不是很像一个风口吗?于是,工作人员将鄱阳湖进行了细致的测量,结果得到了一组比较特别的数据。

而在鄱阳湖的南半部分,最宽处达到了74公里,也就是说,老爷庙水域是整个鄱阳湖最窄的地方!与它遥遥相对的长江以北,则是一片空旷的平原。这条狭长的水域,无疑是一个风口的形状。但是,水与山不同,水并不能阻拦从这里经过的风,形成风口的原因只能是大山。对于这一点,地质学家认为,河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周围地区隆起而形成河道,二是中间地区下降也可以形成河道,无论是什么原因,河道或是湖泊的形成必然与它周围的地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维动画)为此,地质小组的成员决定把鄱阳湖地区的地形地貌调查清楚。如果用过去的方法靠两只脚走路去调查,不仅时间长,效率低,而且最大的缺点是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观念。经过研究,专家决定协调有关部门做一次鄱阳湖地区的卫星遥感拍摄,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地质信息。卫星遥感以最快的速度被制作出来。马振兴认真地观察,能否找出与这条狭长地带相关的山脉,就是找出这一地区大风形成的关键所在。 从上反映,在这条狭长水域的东南端,有一个面积非常大的丘陵地带,这片丘陵紧挨着老爷庙水域,这一点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但是,在实际调查当中,工作人员发现,这个地带的最高点只有89米,这样的高度虽然对风有一定的影响,但决不可能是大风形成的关键因素。小组成员必须在这条水域的周围寻找具有一定海拔高度的山脉。这时,大家的眼光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了离它只有几公里远的庐山。 老爷庙这个区域里头,因为五条河流的来水,在这个地方,基本上等于一个汇集点,在这个地方的话,因为不同方向的水流互相地混杂,在这个地方,水流的方向比较紊乱。

紊乱的水流互相碰撞,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漩涡,这些漩涡对船体的冲击力与正常的水流是不同的,如果再遇到恶劣的天气,就会使船舶出事的概率比其它地方大得多。由此,水文专家得出了结论,风浪只是造成翻船事故的原因之一,紊乱的水流与大风共同作用才是沉船事故的根本原因。 事情往往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简单,就在各位专家都认为找到沉船之谜答案的时候,当地的渔民却有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说法。

采访:渔吴弟

一般的流水都有(漩涡),那不大,那个水漩涡,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多大的影响。

现在看来,水文小组成员得出的结论与当地渔民们的亲身感受恰恰相反。是水文专家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还是渔民们的经验出了问题?老爷庙水域沉船之谜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片湖水之中到底还隐藏着什么秘密?专家的到来,是否能让谜团最终解开?

再一次与渔民的攀谈开始了,这次的主要目标是水中的漩涡。由于对这一带的水域十分熟悉,在没风的时候,渔民们对于那些水面上的漩涡当然不太在意。但是,当大风来临时,渔民们都早早地靠了岸,对于刮风时湖水中到底能有多大的漩涡,竟然没人能说清楚。但是,那些在湖中落水之后被救起来的人,都对渔民们讲了他们看到的情况。

采访:渔吴第

他们都讲,船到那里有漩涡,漩下去,沉下去,他们都讲,说湖面有漩涡。

能够把载重量几百吨甚至上千吨的大船吸入水底,需要多么大的力量呢?水文小组成员最棘手的问题是,由于条件有限,他们并不能在大风到来时对湖中心的水体进行监测,那么,大风时湖水中关于漩涡的数据就不能得到。而对于这一点,地质专家马振兴却有着不同的观点。根据渔民的说法,刮风时水中的漩涡是很大的,正因为如此,它们才会把上百吨的货轮吸入湖底,而那些因水流紊乱而引发的漩涡只能是数量多,而单个的漩涡不可能有那么大。难道湖底还会有另外的秘密吗?如果有,又该怎样才能了解这其中的秘密呢?马振兴与小组成员认真讨论之后,决定再次拍摄航空照片。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采取低空拍摄的方法,目标只是老爷庙水域这一个地点。这次拍摄是有风险的,如果不能有新的发现,那么大量的精力和科研经费都会付之东流。 然而庆幸的是,这次低空拍摄的彩色红外航空照片,使地质小组有了特别重大的发现。

采访:马振兴

我们发现了一个东西,发现了一个什么东西呢,通过这个照片,清楚地显示,在老爷庙这个地区,水下有一个巨大的沙坝。

这就是最新发现的水下沙坝。它的长约2.5公里,呈东西走向,占老爷庙水域总宽度的三分之二还要多。正是这个沙坝的存在,使老爷庙的水流状况完全改变了。当北风到达鄱阳湖的水面,大浪就会向南翻卷而来,这时,水下的沙坝就会对水流起到阻挡作用,因而在它南端的湖水底部就会形成强大的漩涡,这些漩涡对船舶造成的冲压力大得惊人。

采访:马振兴

它的冲压力,达到浪高的3倍,每平方米多少吨,就是讲我们鄱阳湖在这一带的水,一般的浪可以达到多少,达到3米,达到2米高,那么它的冲压力,可以达到3倍,6吨每平方米,你这个船在这个时候,瞬时的冲压力,要达到(每平方米)6吨的冲压力。

这也就是说,一艘载重量20吨的船舶,船侧面积按20平方米计算,波浪对它的冲击力则达到了120吨,超出船重量的5倍。这么大的冲击力势必会使船舶失去控制,卷入强大的漩涡之中。这些暗藏着的水下漩涡当然要比那些由于水流紊乱而造成的小漩涡威力大得多。然而,老爷庙水下巨大的沙坝是从何而来的呢?鄱阳湖这么大的面积,它为什么就只来到了老爷庙呢?让我们再回头看看紧挨着老爷庙的这片丘陵地带,这些大大小小的山都是由沙子构成的,每当雷雨到来,大量的沙就会被雨水冲刷,而在它的旁边,就是鄱阳湖的老爷庙水域。

采访:马振兴

我们老爷庙山顶上,海拔89点多米,一个巨大的沙山,这种沙山,在流水的作用下,直接冲入鄱阳湖,正好方向也是东西向的,直接带入鄱阳湖。

至此,湖底的秘密终于被揭开,而各个领域专家的到来使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沉船的谜底变得越来越清晰。当北风南下时,庐山的存在使这里成了一个少有的大风区,而气流到达丘陵地带后开始折回,使风向变得异常紊乱,这对行船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五大河流的水注入鄱阳湖后于老爷庙水域交汇,水流强大而且紊乱,这使本来就在大风中行进的船舶雪上加霜,更加致命的是,湖底暗藏的沙坝在大风的作用下产生了强有力的水下漩涡。 不规则的大风,紊乱的水流,和巨大的水下沙坝,成了来往船只看不见的敌人,如果大风袭来,湖中的船就会身临险境,无计可施。

自然界的力量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力量把大自然雕琢成我们所需要的模样,相反,这些奇特的自然现象会使人们对自然蜀更加好奇。但是不是不是翻船事故就会因此而无法避免了呢?事实上,人们每天都在为此而不断努力着。

采访:县委

我们对天气预报实现了三天的预期预报,对渔民进行宣传,进行广播,还采取发信息的形式,每天早上7点,每天晚上7点,也就是19点,准时跟渔民发布信息。

几十年来,航道的管理工作一直在持续。加强对船舶的检验工作,可以保证船只的抗风浪能力。另外,几个新建成的避风港也会使过往船只遇险时更容易及时靠岸。再加上人们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老爷庙水域沉船事故已经下降了很多。

采访:温书记

近几年随着船员的科学掌握程度,和整个社会对安全意识的提高,水上安全事故应该说有大幅度的下降。从我参加工作20多年来看,上个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就有明显的区别。

找到了问题所在,才会得以采取措施来保证行船的安全。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在老爷庙居住的渔民眼里,沉船之谜还没有完全解开,这个谜在他们心里,仍然是个未了的结。

采访:渔吴弟

我从我父亲,从我爷爷讲过,在这个地方沉了三条大船,一条是装瓷器的,小碗,盘子,茶壶啊等,沉在我家门口上面一点点。现在来计算,有一千到两千吨。

在此沉没的另外两艘船也都是载重量上千吨的货船,虽然渔民们对沉船已见怪不怪,但令他们费解的是,这几艘船沉没之后就再也没有打捞上来。

采访:渔民

都全部沉在这里,一个都没有捞起来。

有人捞过吗?

捞过,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什么都没有。

近二三十年沉没的船只在沉没后都会有相关部门迅速组织打捞,所以,并没有发现找不到沉船的事,而过去那些被风浪击翻的小船往往都是木头做的,风浪过后,这些木板就会漂在水面上,惟独这几艘沉没的大船是个例外。它们是否一直隐藏在湖底的某个角落,还是真的已不在这片湖水之中呢?

让人更加觉得奇怪的是,当上千吨的大船刚刚沉入水底的时候,那些船还都在,因为船沉入水底后会有鱼在船里做窝,所以,很多当地的渔民都到沉在水底的大船里摸鱼,有的甚至还捞到了船上的一些物品。

采访: 渔吴弟

我父亲也是在水面上长大的,非常会游泳,下水,他非常厉害,他一个人,我们这里有几户搞鱼的,开小船,我父亲从水底下,不知道是装瓷器的船,到船舱底下,摸了一下,摸到小碗,小壶,小盘子,茶杯,摸了好多起来。

若干年之后,一些外面来的潜水员出于各种目的,来到了这片水域,开始在水底打捞。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那些潜水员居然什么也没有找到。

采访:渔吴哥

那个潜水员下水呢,他穿的服装不同,我们小孩子看着好奇怪一样的,听大人讲,他是潜水员,下水去,摸沉船上的东西,结果在这里摸呢,也没看到摸什么东西来。

据当地的村民讲,后来又陆续来了几批潜水员,他们都没有发现任何沉船,老辈们亲眼见到的那几艘沉没的大船就样神秘地消失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这里沉船的传说越来越神奇,有人说被水下的沙子掩埋了,也有人说被水流冲跑了,甚至还有一种更为离奇的说法,那就是在这里沉没的大船随着时间隧道回到从前去了。这些说法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好奇。那么,那些沉船是不是被沙子掩埋了呢?村民们的说法被专家否定了。老爷庙是整个鄱阳湖水域的最深处,水深为18米左右,而一艘上千吨的沉船,高度也应该超过了十米,如果是流沙在十几年后把沉船埋掉了,那么整个河道的底部就会淤积了十几米的含沙层,河道的水位也就应该随之上涨十几米才对,可事实上,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的水位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这一推断被否定了。那么,它们是不是至今还隐藏在湖底的某个角落呢? 韩礼贤多年来一直从事打井找水的工作,每次打井前,他都必须用测量仪器对地底元素进行探测。在多年的探测工作中,韩礼贤发现,老爷庙地区的陆地上存在着很多石灰岩,这一发现使他把石灰岩与老爷庙沉船的传说联系了起来。

采访:韩礼贤

经常碰到石灰岩,有时候看到石灰岩的发育,钙质也非常多。从湖底的岩层的倾斜的程度看,它逐渐地是向鄱阳湖延伸的,这样看,鄱阳湖里边有可能也存大量的石灰岩。

石灰岩的成分是碳酸钙,它的特性是极易溶于水,如果鄱阳湖底确实存在大片的石灰岩,那么它溶于水后就会被水流冲走。

采访:韩礼贤

因为它在水里面都被冲走了,所以据我的推想,它的下面有庞大的溶洞。

这个说法得到了多年搞地质研究工作的王亭山的认可。他认为,如果湖底存在着溶洞,这些沉船又正好沉没在洞口附近,多年以后,只要船舶被水流稍稍挪动,就有可能掉入溶洞之中。

采访:王亭山

你家那边洗水池,洗碗的时候,水倒下去很多,什么都会流到那(下水道)里面,船到那个地方,也会流到洞里面,地面上再也找不到船了。到洞下边呢,大的溶洞里面,当然这个溶洞跟别的溶洞又会联系起来,很可能(顺着)这个暗河又到别的地方,所以你在湖里面找不到的。

如果湖底确实存在大量的石灰岩,那么这一说法是成立的。但是,针对这一说法,江西省地调院的研究人员通过钻探工作发现,湖底的大部分岩层并不是石灰岩。

采访:马振兴

我们做了一些钻探工作,通过钻探打下去的话,大部分钻孔打下去的时候,穿过湖底二三十米,就可以达到红色岩层,就是红色的沙页岩。

那么,按照马振兴的说法,如果水下全部是红色沙页岩,是不可能形成大面积的溶洞的。

采访:马振兴

为什么不会形成溶洞呢?因为我们的红色沙页岩,它主要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抗风化剥蚀的能力比较强,水对它的作用,不像碳酸钙那么容易产生溶解,化学变化,就不太容易形成溶洞。

由于钻探工作暂时还不可能大面积地进行,所以,湖底是不是存在大量的石灰岩现在也不得而知,究竟水下有没有溶洞,沉下去的船是不是还在湖底,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谜。

采访:尹国盛

如果是红色沙页岩,水底下该不会存在一个溶洞的说法,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它就是一种石灰岩,(接)假如存在石灰岩的话,这个地区也有可能存在一个水下溶洞,但究竟这个基底是什么,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和调查,目前还很难下出一个结论。

探究自然界无穷的奥妙是人类一直以来从没有间断过的愿望,也许有一天,这片水域的沉船之谜终究会解开,但现在,他们还需要继续工作。因为,我们今天的探索正是为了让明天的生命更有保障。

152

| 评论(9)

向TA求助

回答者: king0k | 四级

擅长领域: 化妆 宗教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

这地方还真神奇呀!

科学工作者继续努力呀!

渔民继续注意安全呀!

过小孤山大孤山 原文及翻译

 一天即将完结,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日记。那么什么样的日记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我的家乡日记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家乡日记 篇1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襄樊市,在汉水之滨。是鄂西北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一年四季都很美!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汉江边垂柳依依。一阵风拂过,汉江边一排柳树就不约而同地跳起了春之舞,像个小姑娘在梳理她的长发。这位小姑娘还吹绿了一座座山。只要一到周末呀,你就看见我们襄樊的真武山上人山人海,排起了一条长龙来踏青。那场面极为壮观。山上的小树翠绿翠绿的,让人看了,舒服极了!春风一吹,把风筝也吹了起来。诸葛亮广场上,许多人都在放风筝。你往天上看,许多风筝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五彩缤纷,姿态各一,煞是壮观!

 夏天好似一个热情的大嫂。一到夏天呀,我们的襄樊开得最艳丽的要数市花紫薇花了。紫薇还有一个名字“百日红”,它红利透白,百里透粉。远看,花像海,花像霞;近看,你会发现它是有很多细枝支撑起一簇鲜艳的花,在烈日的照射下,它格外引人注目。不正是我们襄樊人的品质写照吗?我们襄樊人团结一心,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在汉江边,许多人为了避暑,都在汉江里游泳,还有一些人在乘凉。夜晚,有的人还不愿意回去。原先,他们还在放孔明灯呢。一个孔明灯就寄托着一个完美的愿望,它们一个个飞向了空中,像流星似的,我愿他们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秋天,好似一位魔法师。他把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像一个个黄手掌。飘在空中,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魔术师不仅仅吹红了梧桐树叶,而且还吹来了烤红薯的香味,一闻,就能勾起你的食欲。我们的襄阳公园,秋天也热闹非凡,个性是公园的菊展。菊花白的像云,红的似火,姹紫嫣红,引得许多游人驻足观赏。

 冬天,把它比喻成一个慢吞吞的老爷爷可是最恰当的了。我们这儿的雪不像北方那样大雪纷飞。那里的雪总是在孩子的期盼中姗姗而来。雪下之前,总是先让风和雨衬托一下才翩翩登场。只可是一夜功夫,雪就停了。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就看见外面全成了冰雪的世界,多美呀!他总是能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快乐!

 这就是我的家乡——襄樊。怎样样?我们这儿的一年四季都很美吧?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日记 篇2

 大同,一个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城市,并有着中国古都,天下大同的称号。它,历史悠久,它,文化丰富,这里,是多少人向往的天堂,这里,是多少人称赞的地方,这里是我的家乡,我很爱它!

 大同的风景漂亮,可谓是自然风光,天下独一。大同的古城也很美,一点也不亚于长城之雄伟,大同的人心好,善良,堪称新时代的志愿者,我之所以这样称赞它,是因为这里曾是我的一片乐土,也是我敬爱的家乡!

 大同的名胜古迹很多,一为石窟(云岗石窟)二为古城(大同古城),连大同的悬空寺都是鼎鼎大名的!不过我最喜欢大同古城,因为古城全长七千二百七十米,相当于一条高速公路,面积一万七千六百平米,相当于六个高尔夫球场,城外还有护城河,不仅如此,大同城墙还在不断人工扩大,据说,城墙要包围全大同!

 这怎么不叫人惊奇,这怎么不叫人自豪!大同的名胜古迹有了,小吃也很丰富:脆而不腻的大同油糕,香而不厌的大同刀削面,还有那酸酸甜甜的晋南酿菜……叫人目不暇接,直流口水。当然,最出名的还要属大同刀削面,北京也好,上海也好;现在,无论去哪儿,你都能见到大同刀削面馆,进去吃上一碗正宗的大同刀削面,那可真是享受啊!毕竟刀削面只做起来并不复杂,只要你去看看制作过程,就能给家人,给孩子坐一碗美味的刀削面,真是不错!

 大同就是这么好,真不愧为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啊!

我的家乡日记 篇3

 我的家乡在中国地图的东北方,是黑龙江。别看它是一个小地方,可它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春天,树木又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农民伯伯又不由自主地忙了起来。

 夏天,水库里的鱼肥肥的,让我想起一首诗s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然后,我们去吃西瓜,水灵灵的大西瓜,一个个从西瓜藤里滚出来。保证你去了会大饱口福。

 秋天,果园里的果实应有尽有,从远处望去,金黄一片。在田野里,一片片金色的麦田,随风舞动,就像金色的海洋。玉米背上了重重的棒子…人们都盼望今年有个大丰收。

 冬天,一觉醒来,外面白花花一片,就像一个雪世界。房子上,树上,白茫茫的一片。小朋友们最爱去的就是小河边,小河上晶莹剔透,高低不平,有的光着脚滑,有的穿着溜冰鞋溜冰,还有的就两人三人一伙,往下滑,好玩极了!

 别看这里没有几栋高楼大厦,可是有童年的乐趣。

 我的家乡是多么的富饶,美丽,我爱我的家乡——黑龙江!

我的家乡日记 篇4

 我的家乡在湛江,是农村。本来那里有牛,也有牛屎真臭!

 可现在有人把牛屎扫走了。我还想我的家乡真的变了。那里还有新建的房子,有小鸡、公鸡、母鸡、小羊、小牛、小兔,我觉得它们太可爱了。

 空气也很清新,小草也好看多了,小树的叶子也变绿了。小花也直起了身子。我相信到时候会变得更美丽的!

我的家乡日记 篇5

 说起我的成长,就不能不从我的家乡说起。

 家乡的春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它用彩色的画笔描绘万物复苏的过程,描绘出春意盎然景色。家乡的春,景色美不胜收,风和日丽。瞧,大家都在为大地春回而庆祝呢。

 家乡的夏,园子里的色彩要斑斓的多,园子里的花蕊红的像火,白的如雪,粉的似霞,争鲜斗艳,万紫千红。虽然有时酷热难耐,但看到那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是很开心的。

 家乡的秋,小河水面平静。阳光倾注在微波粼粼的湖面上,闪烁着点点金光,落叶如同金色的蝴蝶般翩翩起舞,落在水面上像一叶叶小舟,秋风送爽,红叶抖动,如同蓝天上一团火焰在燃烧,家乡的'秋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果实累累,走在田野里,习习凉风会迎面吹来,那种感觉真美好。

 家乡的冬很长,是一幅水墨画,白色的雪地灰色的树林。偶尔飞过几只飞鸟,绝不便代表寂寞和凄凉,而是宁静和安详。小朋友都穿的像一群雪人似的,大家都聚在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快乐极了。

 家乡是一坛陈年的酒,它美的成熟、美的浓烈,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日记 篇6

 顺山而下沿着弯弯的小河走就到了我的家乡——大眼哨村,村前有一条小河,岸边垂柳依依,河水清得可以看到河底的石头和沙子,河面上一群群的鸭子在水面上欢快的游动着、玩耍着。小河里的水哗哗哗的欢唱,每年“五一”长假回去,我都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河里游泳、捉鱼、打水仗,这时小河里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晚上我和几个小伙伴们总爱静静地坐在河边,仰望天空中点点繁星,倾听小河里昂扬的蛙声。微风吹来,依依的杨柳随风飞扬,小乡村的夜色是多么宁静、多么美丽啊!

 沿着这条小河,走出了许多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材,他们有的当教师、有的当医生、有的当工程师还去了北京工作,我真羡慕他们啊!

 明月高照,今夜的村庄在月光下显出了清晰的轮廓。一幢幢小洋楼参差有序地矗立在月色中,回想两年前,这儿多半还是平房,如今,一切都变了。月亮还原来的月亮,但党的富民政策促进了小乡村的变化,使小乡村的夜色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动人。

 我的家乡是那样的朴实、可爱、充满了乡土的气息。

 我爱家乡的小河,更爱我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日记 篇7

 你知道我的家乡吗?她是荷泽市的郓城县。她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还有国色天香的牡丹。

 今年春天,爸爸带我回老家郓城。一路上,我不禁发出阵阵赞叹。家乡的春天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春风轻轻的吹来,万物复苏,小草从睡梦中醒来,破土而出,舒展着幼嫩的绿叶。挺立在路旁的小树的身躯泛出淡绿色,捎头吐出密密麻麻的芽苞,在湿润的微风中摆动。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的歌声,好像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这些景色中,我最爱家乡的牡丹。每到谷雨前后,大片的牡丹竞相开放,香飘万里。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有的火红火红的,好像大大的火球;有的雪白雪白的,好像盛开的白荷花;有的墨绿墨绿的,好像闪光的绸缎;有的一朵花上有几种颜色,好像花蝴蝶在迎风飘舞。有的牡丹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露出了金黄的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的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除了牡丹,我的家乡还有一样非常有名。那就是水浒文化。郓城人自古以尚武、豪爽侠义而出名,成为武林志士云集之地。俗话说,梁山一百零八将,七十二将名出郓城。作为《水浒传》中的核心人物宋江和晁盖都是郓城人。郓城虽然不像水泊梁山那样著名,但仍陈列着很多水浒将士使用过的物品。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心动了,“百闻不如一见”,快跟我一起来郓城吧!

我的家乡日记 篇8

 6月12日 星期一 晴

 我的家乡有一座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古山——南山。它坐落在城南的鄱阳湖畔,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地方。今天天气晴朗,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爬南山。

 经过一条长长的河坝,抬头就能看到雄伟壮观的南山大门了。进了大门,左边是工作人员住的宿舍。右边是通往山上的石梯。沿着石梯往上不远处就到了南山博物馆,博物馆里珍藏着很多悠久的历史文物。再往上就到了野老泉和望乡亭。站在望乡亭往下一看,哈!马路上的车和人小得像蚂蚁一样大,真有趣!野老泉那里还有古代大文豪苏东坡题写的一首诗。“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春风吹老碧桃花。”

 从野老泉往上走,就到了“江万里纪念碑”。纪念碑上详细地记载着南宋末期丞相江万里的爱国事迹。顺着纪念碑往前走,我们就会看到山顶有一座很高的塔,这塔是我们家乡的卫星转播塔,有了它,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精彩电视节目。

 我站在山顶往下望,全城的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啊!我喜欢你,家乡的南山!

鄱阳县属于江西省的哪个市?

原文:

《过小孤山大孤山》

宋代:陆游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翻译: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依次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

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的洞穴,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

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

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

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

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隐没了踪迹。

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就看到)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缆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

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

(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

岸上的土是红色的,像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

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扩展资料:

整体赏析:

这篇散文一共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至“‘得尽所历妙’也”,是写烽火矶的奇异景色。“八月一日,过烽火矾”,是按日记的形式,着就对烽火矾略作考释,是南朝的时候,“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而形成的一处报警设施。

然后对烽火矾的景象,极力加以描绘。从舟中远望,只是“突兀而已”的江边岩石。而近观则是“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对于“迥异”的特点,作者选取其中一矶石,着意加以特写:“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这几句话,把矶石超凡出众之状,都鲜明地描绘出来了。

它的样子挺拔突出,上面缠绕希“丹藤翠蔓”,形状象是精装的屏风。至此已从总体概貌和具体描摩两方面,写出了烽火矶的奇异景色,但作者仍嫌不足,又巧借杜诗,进一步补充描绘形象。那天是风平浪静,“舟行颇迟”,可以仔细观赏沿岸风光。

主景是写小孤山与大孤山,对于烽火矶寥寥数笔带过,恰似拉开画展的序幕,让人们去“回帆觊赏延,佳处领其要”。

第二段,从“过澎浪矶”至“山有栖鹘甚多”,是写小孤山的峭拔秀丽。“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是沿着作者的船行游踪,继续往前写,自然地过渡到描写小孤山。

小孤山在江西彭泽县北的大江中,因为语言讹转,以“孤”为“姑”,山上有神女祠,祠庙对彭郎矶,故有小姑嫁彭郎的传说。小孤山在宋时属于舒州宿松县。陆游对于小孤山的描写,开笔就说:“小孤山属舒州宿松县”。

当时江防要塞都是戒备森严,在小孤山也有驻守的军队。首先用类比法,将“皆名天下”的江中独山,如镇江的金山、焦山,南京的落星山进行比较,“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山比”,这就更衬托出小孤山胜过一般的名山,突出其“峭拔秀丽”的特点。

进而由远及近,作具体的描述。从数十里之外向小孤山望去,只见它是“碧峰峰然孤起,上千云霄”。这几句是说山的峭拔。

然后又由远及近,“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这几句是说山的秀丽。正因为山势的峭拔秀丽,所以作者说它是“信造化之尤物也”。极尽爱悦赞赏之词,反映了行舟时观景的实感。作者舍舟登山观赏,“但祠宇极于荒残”。

祠宇荒残的原因,正与上文“有戍兵”相呼应。兵荒马乱的年月,没有人再去修庙建祠。山上不但有祠宇,并且有庙堂,“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说了祠与庙,又对其有关诸事,略加说明考释,那就是南宋抗金名将张浚,从湖湘回来时途经小孤山,“尝加营葺”,还“有碑载其事”。写完了小孤山之胜,又将笔锋一转,再写澎浪矶之景。澎浪矶在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靠近长江南岸,与北岸的小孤山隔江相望。

澎浪矶,为江边一巨型石矶,因为“无风亦浪涌”,矶便由此而得名。澎浪矶,又因小姑山之故,转名为彭郎矾。彭郎与小姑,宛然是伉俪一对,前人便将二者之间赋予爱情故事,让现实的胜境更充满神话色彩,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优秀诗文。

他是以小孤山为立足点,大镜头地选取了江山旷境:“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潆,鸥鹭灭没。”这几句宛若泼墨画,艺术地再现了江上广阔景象的朦胧美。这种朦胧美,首先使作者本人陶醉了,他认为是“极登临之胜”,因而流连忘返,“徙依久之而归”。

最后还捕捉了一个“俊鹘搏水禽”的镜头,说它“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此段撤写,是回应前文“冬夏晴雨,姿态万变”,补写傍晚雨中小孤山景色,使得前面的概述文字更为具体形象化。

前面重在写“秀”,后面重在写“壮”,二者相映成趣,读之可以从中领略江山胜概,激发人们对祖国壮美多娇的江山秀色,产生无比热爱的感情。结旬还用庙祝之言,说“山有栖鹘甚多”,以验证作者的目睹壮观。由景及人,文字充满了生机。

第三段,从“二日早”至结尾,是写大孤山的雄伟壮奇。仍是从时间开始,但对于地点,则是从动中来表现的。

在离开小孤山,舟行未到二十里的地方,“忽风云腾涌”,显然的,天气发生了急剧变化,一场暴风雨很可能即将降临,作者只好命船家“急系缆”。经过风云变幻,天又“俄复开霁”,恢复正常的状况,于是便解缆更行。

这是一个小的插曲,给人一种惊心动魄之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接着从天气写到湖面,船行至鄱阳湖口的时候,首先便是“四望无际”的空旷景象。

对大孤山的描写,是用陪衬的方式,更显示了它的雄伟壮奇。先说它“状类西梁”,即是将大孤山与西梁山合说。西梁山在安徽和县境内,山势极为雄伟壮奇,与当涂县的东梁山隔江对峙,二山合称天门。

再与小孤山比较,说大孤山“虽不拟小姑之秀丽”,但相形之下,亦各有千秋。小孤山之旁,“颇有沙洲葭苇”,显得特别秀丽,大孤山“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显得格外壮奇。秀丽与壮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真是气概非凡,堪称山河胜迹。

大孤山景色,只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一个轮廓。对予大孤山下的水情,文章进行了一番描述。长江至湖口分一支为南江,长江水浊,南江水清,合处不乱,亦可谓大孤山下之一奇景。

此段作者还说出了一个生活小常识,即长江水浊,汲用之时,要“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至此大孤山之景已全部写完,下面又以一段行程,作为段落的小结。他的行程是“晚抵江州”,对江州情况略作介绍。特别是江“岸土赤而壁立”的特点,亦可谓一胜景。

又再“泊湓浦”,此处“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是湓浦有南江特点,虽是轻轻点上一笔,与全文十分谐调,浑然形成一体。作者是七月二十六日离开池州,历经舒州境内,江西水域,八月二日晚抵达江州,共六日行程七百里,至此结束本段,使全文告一段落。

这篇散文文笔雅洁,优美动人,在艺术上亦颇有特色,堪与历代山水记游文字媲美。

这篇散文的写景记游完全遵循旅游的时间顺序和舟行踪迹来写的,先写烽火矶,着重描写小孤山和大孤山,最后以行程段落为小结,线索分明,条理清楚,有着“散而不乱”的艺术效果,读者可按其所写,进行一次引人入胜的壮游。

写景,作者很成功地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方法。写小孤山,先写“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继而陡转,说其他山的“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这就更能突现小孤山的秀美。

写大孤山的雄伟壮奇,则是以小孤山之秀丽对比映衬,这样两山的奇异风姿,就清楚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这篇散文是作者的旅游日记,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所闻所见随意书写,没有一丝一毫雕章缕句的痕迹。

因为不加修饰的信手写来,有些地方尚有粗糙之感,例如末段结尾,纯是行程日期的记述,文字并不典雅。正因为他是无意求工,全文就显得异常的质朴,读之有着特殊的亲切感,使人从中领略到一种自然美。

中国的百慕大三角在哪

鄱阳县,是江西省试点省直管县。

鄱阳县,是江西省试点省直管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鄱阳湖的东岸,介于东经116°23′45″至117°06′15″,北纬28°46′26″至29°42′03″之间。北与彭泽县和东至县交界;南同余干县、万年县接壤;东于景德镇市昌江区、浮梁县、乐平市为邻;西北同都昌县山水相连,属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全县国土面积4215平方公里,现辖14个建制镇,15个乡、1个街道办、2个水库管理局、一个农科所,535个村居[1],总人口159万(2015年)。

春秋时期,鄱阳县为楚番邑。秦始皇二十六年置番阳县,治今址,以处番水之北得名,属九江郡。1952年属上饶专区;1957年改名波阳县;2003年恢复为鄱阳县;2014年列入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

境内著名景点有: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鄱阳湖湿地科学园、饶州府文庙、 莲花山等。

1.位置

鄱阳县地处东经116°23′45″至117°06′15″,北纬28°46′26″至29°42′03″之间。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鄱阳湖的东岸,北与彭泽县和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同余干、万年接壤;东于景德镇、乐平市为邻;西北同都昌县山水相连。

2.地形地貌

鄱阳县境内东北高,为低山,向西南方向渐变为丘陵和湖区平原,东西宽71.8公里,南北长90.2公里,总面积为4215平方公里。

3.水文

鄱阳有“中国湖城”之称。截至2014年,鄱阳县县内水域面积948.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2.5%,其中鄱阳湖约有313平方公里水域在该县范围内。境内大小河流225条,总长2070公里,大、中、小型水库359座,总库容6.5亿立方米。

4.气候

鄱阳县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数达2098小时,平均气温在16.9℃-17.7℃,1-2月为最冷天气,月平均气温为4℃-5℃,极冷最低温度日为零下8℃,7-8月份平均气温高达28.8℃-30℃,一年中极端最高温度为39.9℃。年平均降雨量1300-1700毫米,4-6月为集中雨季占全年降水量50%以上,7-9月为台风雨季带,全年无霜期275天,太阳辐射数为115千卡/平方厘米。

5.自然资源

地下蕴藏有煤、金、银、铜、铅、锌、磷、钨、花岗岩、石灰石、莹石矿、瓷土等矿产资源。

6.水产资源

鄱阳湖湖滨地区养殖甲鱼、银鱼、鳜鱼、青虾、河蟹等。

7.土地资源

截至2014年,鄱阳县土地总面积达4215平方公里,其中低山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45%。鄱阳县拥有234万亩山地,141万亩水域。

鄱阳湖捕捞面积111万亩,内陆可养水面30万亩,可渔低洼农田34万亩。耕地面积108.02万亩,其中水田81.74万亩,旱地26.28万亩。林地面积14万余公顷,覆盖率达29%。

有哪些海面曾都出现过龙吸水的现象?

中国百慕大”——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是一处令当地渔民和过往船只闻风丧胆的神秘三角地带,自古以来这里翻沉了无数的船只,出现了一系列令人们弄不清的怪谜,至今仍然是自然 鄱阳湖老爷庙界一桩悬案。 虽然在老爷庙水域沉没的船只不计其数,也埋葬了许多财宝,但不可思议的是,无论科学家如何打捞,这些船只仿佛“人间蒸发”,船骸怎么也打捞不着。

近日,都昌县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65岁老汉韩礼贤声称:他找到了老爷庙沉船船骸的具体地点,并用水笔手绘了一幅“探宝图”。他表示可以无偿帮助国家有关部门勘测打捞,前提是“必须是合法审批的打捞”!20日,记者在韩礼贤老人家里,看到了他自绘的“探宝图”。

神奇打井老汉 对“鄱阳湖百慕大” 了如指掌

韩礼贤老汉,住在都昌县幸运路1巷的2层小楼,阳台牌匾上刻着“打井世家”的大字。

提起韩礼贤,都昌县几乎无人不知,他曾经在都昌县以及周边县市打下了成百上千口水井,仅仅老爷庙附近地区,老人家几十年来,就打下了超过200余口水井,他对都昌地质、地形了如指掌。“喝水不忘挖井人”,韩礼贤的名气在县里自然就很大了。

韩礼贤老人名气大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的形象屡屡出现在媒体之上。央视《走进科学》、《走遍中国》等栏目在拍摄老爷庙专题片时,都请他为座上宾进行现身说法,而他在节目上的身份则是:江西省地下水地质研究高级工程师。

韩老递给记者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江西省地下水开发科技服务中心、江西都昌机械建井大队 主任、高级工程师”。韩老称:他曾经是江西省政府农办经济开发处专家。

记者了解到,韩礼贤河南人氏,1944年出生,1960年到都昌。1963年至1965年,为老爷庙砂场职工。因为当时居住条件紧张,韩礼贤曾寄居在老爷庙内3年之久。因为打井技术了得,逐渐被有关部门发现。

“中国百慕大” 老爷庙沉船 “人间蒸发”

20日,记者由九江市海事部门以及都昌县志有关记载中看到:20世纪60年代初,从松门山出发的一条船只北去老爷庙,船行不远便消失在岸上送行的老百姓目光之中,至今不知踪迹,10余人下落不明。1985年3月15日,一艘载重250吨,编号“饶机41838号”的船舶,凌晨6时30分许,在老爷庙以南约3公里浊浪中沉没。同年8月3日,江西进贤县航运公司的两艘各为20吨的船只,在老爷庙处先后葬身湖底。同一天中,在此处遭此厄运的还有另外12条船只。仅1985年,在此沉没的船舶就有20多条。1988年,据都昌县航监站记载,又有10余条船只在此水域消失。

另一件言之凿凿的传闻是:1945年,侵华日军一方面在战场上进行垂死挣扎,一方面大肆抢掠,准备把从我国掠夺的财富运回日本。当年4月16日,侵华日军一艘2000多吨的运输船“神户丸号”,装满了抢夺搜刮来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等,准备从鄱阳湖下行出海运回日本。当这艘船行驶到老爷庙水域时,悄无声息地沉没了。船上200多名日本官兵全部沉入水底,无一幸免。日军得知船只在老爷庙水域失踪后,便命令驻九江的日本海军派人打捞。但下去的潜水员中,最后只有1人回了岸上,而这个潜水员上岸后惊恐万状,一句话也不说,已经精神失常。

这桩奇闻近年来屡屡被媒体报道,但记者在九江市、都昌县的相关史志中,均未找到有关记载。据传,当年的《民国日报》和美国的《旧金山论坛报》曾进行过报道。美国著名的潜水打捞专家爱得华·波尔曾率领一支潜水队,从1946年夏天开始在老爷庙水域打捞,连续工作了几个月,结果一无所获,而几名潜水员也神秘失踪了。40年之后,爱得华·波尔把当年打捞沉船时的秘闻讲了出来:“事后,我经过多次测试,才明白‘魔鬼三角’处于北纬30度的危险水域,这是令世界探险家都感到可怕的数字。”老爷庙水域的“中国百慕大”称谓由此得来。

传言往往带着些许文学色彩。但一个事实是,老爷庙附近水域沉船的船骸如同“人间蒸发”,即使是上千吨的运砂船也寻觅不见踪迹。

鄱阳湖宇航红外拍摄湖底图

自绘“探宝图” 老汉分析老爷庙沉船之谜

韩礼贤拿出了他自绘的“探宝图”,边指着地点边给记者讲述:“我60年代到现在,光在老爷庙附近的山区就打了200多口井,湖边上,这边松门山打了20多口井,大矶山7、8口,总共不下几百口。”

“都昌是个典型的下斜盆地,这里3面环山,呈现一个横U字形,只有老爷庙这1面对水,附近山体山上积水却没有溪流,因为山体以硅质岩为主,松散的硅质岩破碎体能够积水,山体没有大的河流,整个U形山体就成了‘蓄水塔’”,韩礼贤告诉记者:“但地下的石灰岩遇水慢慢溶解了,就形成了大面积溶洞,而溶洞出口就在U形山体的开口——老爷庙中心水域。这些水域湖底被厚厚的砂层覆盖,有的几十米,厚的估计有几百米。山体积水到一定量就一定要释放,水一翻上来,底下水就往上翻滚,湖底有几十米黄砂盖住了,水冲破砂层喷出来,砂子上翻的地方,如果有船就必然会翻掉。但船遇到湖底砂层又会往下沉,沉下去就被砂子掩埋掉了。”

韩礼贤举了一个例子:他曾经在一个干燥的山坡上,一处被附近居民认为不可能打出水的地方,只打了7米深井,打到岩层后,他轻轻一敲破岩石,碗口粗的水柱喷出了2米高,由此可见地下水压很高。

韩又举了一个例子:都昌县1977年下半年,该县举全县几十万民众之力兴修了3条大坝,其中一条连接松古山的“下坝”,正好在U字地形的口上,1977年下半年建设了3公里,已经接近完工。但一天夜里,中间一段600米长、50米宽、高出水面4至5米的水坝,突然间悄无声息沉入了水底。都昌县大坝指挥部接着又来填修,但修了又沉,沉了又修。如此持续了4年,大坝还在下沉。都昌县水利部门不得不利用粗大的钢筋灌入水泥进行固定,才阻止了大坝下沉。

韩礼贤称:“一夜之间,连一条大坝都下沉了,何况一条船呢!”

韩还认为:老爷庙水域由石灰岩构成的溶洞,属导电物质,水面空间存在强大磁场,且由于风向、水流多变,造成电磁场紊乱。受强电磁场干扰,一些船只的仪表会产生一定程度失灵,特别是雷电交加的天气,更易发生航行事故。

韩的理论,虽然没有得到科学证实,但一些专家认为其颇有道理。

愿帮国家打捞绘图圈定“船骸沉没区域”

记者注意到,韩礼贤用水笔手绘的老爷庙地图位形准确,并用颜色区分了地容地貌。

在老爷庙范龚村至松古山下坝用虚线划出了“湖底平安区”。韩礼贤认为沉船船骸可能位于老爷庙水域的赣江航线以东——至“湖底平安区”之间,一些重点地带则被韩礼贤划上圈。

“沿着这些圈去打捞,就绝对可以找到这些沉船的船骸,当然,打捞也并不容易,这里湖水虽然只有10几米深,但砂层究竟有多深就不知了。”韩礼贤希望通过记者表示:自己可以为科考部门或者勘探部门提供无偿的技术支持和帮助,前提是“必须是合法审批的打捞”!

在泰国春武里府出现过龙吸水的奇观,在墨西哥湾和路易斯安那州也出现过。

龙吸水的现象其实是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一般在热带和温带地区比较常见,它的产生有可能会对当地的人员和财产受到损害。所以他是一类气象灾害。龙吸水其实就是龙卷风,只不过是在海中出现的,所以,他又被人们称为水龙卷,世界上很多地方的海洋和湖泊,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都有可能会出现这种天气灾害,虽然他们一定以为是龙卷风的一种,但是它的破坏性要比草原上的龙卷风小很多。

当然,只是相比较而言,实际上还是非常危险的。它会把船只卷进气流当中飞上天,并且在水中还夹杂着其他的东西,一旦被卷进去,除了被摔死还可能会被水中所卷的东西撞伤。说起来曾经还出现过一次火龙卷风,顾名思义就是由龙卷风和火焰组合而成。是因为有一年巴西遭遇了罕见的少雨天气,全国燃起了大火,而在随后的其中一天圣保罗又发生了龙卷风现象,就形成了火焰被裹挟在龙卷风中高达数米,如同一条红色的巨兽不断前进。2020年8月28日由于飓风劳拉的影响,在墨西哥湾出现了11条龙吸水的壮观景象。宽阔的海面不断翻腾,而远处11根水柱连接着海面和云端,仿佛真的有什么东西藏在云层之中,在向下吸水,远远望去仿佛天地被连接十分震撼。以前最多一次是在路易斯安那州出现过的九条龙吸水。而此次多达11根实在是罕见至极,不过,飓风中心也表示,这次引发龙吸水的飓风劳拉十分危险,他是2020年期间袭击美国的最强飓风,还是要多多注意安全,让人们尽早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