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场越野赛为何成为“夺命跑”?新华社:仍有四大疑问待解

2.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3.1.航天技术在经济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中的应用(成就)? 2.这些成就有何作用

白银天气预警_白银天气预警白银市景泰县明天有没有霜降

站在农民角度、收藏三农!农民兄弟们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随着6月份的日益临近,现在正值春耕夏收的关键阶段,农时天气的变化至关重要。

而在前段时间我们可以发现南方地区因为持续性的降雨已经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影响。

那么在今年5~9月份国内气象总体情况又是如何?现在国家气候中心已经发布了最新预警消息。

按照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相关情况来看,在今年5~9月份国内气象年景或将继续呈现中等偏差的水平。

而随着5月份的开始,粮补、粮价也迎来了一系列的利好变化,有两个好消息需要所有的种地农民重点收藏,具体情况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国家气候中心!今年5~9月份气象预警!农民早做准备!

老道说:随着今年汛期正式开始,国家气候中心也针对今年5~9月份的气象总体情况作出了最新研判和预测。

根据相关的公开消息来看,在今年5~9月份,国内总体气象形势不容乐观,气象年景或将处于中等偏差水平。

尤其是对于我国北方地区来说,今年多雨区将重点集中在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偏多2~6成左右。

这也将进一步加大个别地区出现农田内涝、城市内涝的风险。

而且在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还会比往年同期偏多一些,预计往年正常水平在七个左右的台风在今年或将达到9~11个。

在台风数量增多的影响下,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和频次也会变得越来越高,这也将为今年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变数。

不过有坏消息也有好消息,对于我们粮食主产区来讲,今年气温与往年相比偏高0.5~1℃左右,农作物生长季阶段不缺热量也将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通过这些消息来看,也再次为我们说明,在今年我们种地农民必须要加大农田管理力度。

一方面要注意病虫害的问题,另外一个方面大家也要重点收藏地方气象台发布的短期气象详细预警消息。

随着6月份的日益临近,涉及到粮食补贴和粮价行情方面也迎来了一系列的重大利好,有两个好消息需要大家重点收藏。

好消息1:6月份开始,粮食补贴将进入到集中打卡的关键阶段;

老道说:在今年,为了保障种地农民的种粮收益,国家已经积极调整了粮补标准,有些地区现在已经正式下发了粮补政策文件。

比如今年黑龙江地区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相对于往年来说就有所上调。

虽然上调的幅度不大,但是粮补资金迎来涨价,这是真金白银的利好。

而且在今年,为了鼓励更多的农民种植大豆,有些地区也出台了引导种植大豆的扶持政策。

比如内蒙古地区已经正式发布文件,指出将在今年正式启动玉米大豆套路补贴,预计补贴标准在350元每亩。

而黑龙江地区也已经划定了1500万亩的试点来启动玉米、大豆轮作补贴,预计补贴标准在150元每亩。

现在相关的补贴面积核算工作已经完成,相信对应的粮食补贴也将逐步下发打卡。

在今年为了帮助农民应对农资价格上涨的问题,国家也制定了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200亿元的农资综合补贴在6月份也将逐步进入到打卡阶段。

广大的种地农民一定要注意查收农民一卡通和一卡通的到账信息。

按照老道了解到的相关消息来看,有一些省份地区已经开始试点将粮补与社保卡进行连接,通过社保卡来下发粮食补贴,相信这也将成为未来粮补下发打卡的一个新趋势。

好消息2:2022年粮价行情还将呈现上涨利好;

老道说:在今年2月份开始一直到现在,持续的俄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粮价行情。

而且现在包括印度、越南等粮食出口国也纷纷限制了粮食的出口。

而巴西、美国也因为气象原因在今年粮食产量也将受到影响。

从长期趋势来看,粮食供需偏紧的问题已经出现,而且在之前一段时间,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曾多次发布粮食危机预警消息。

所以通过这一系列的情况来看,在全球形势的影响之下,国际粮价上涨也将为国内粮价上涨提供机会。

但是相较于国际粮价的大涨行情来说,我国粮价虽然也会迎来上涨,但是上涨幅度相对有限。

毕竟粮食价格如果涨价过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国民家庭的生活。

所以在今年,从调控的角度来说,调控力度会越来越大,但是为了保障农民的种地收益,在今年我们农民也能够享受到粮价上涨带来的利好机会。

在这里老道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盲目的屯粮,只要我们能够实现丰收,手里有粮,我们就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保障。

而为了保障今年粮价不会呈现过度涨价的问题,可以预料在今年秋粮上市之后,国家可能针对出现的囤积居奇的行为将会进行严厉打击,这件事儿大家一定要有所了解。

2022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老道坚信有国家的各项政策保障,咱们农民的种地收益也能够越来越好。

在这里也恳请您顺手点击文末右下角再看,一起为国家的粮补粮价政策点个赞。

(仅供参考)

一场越野赛为何成为“夺命跑”?新华社:仍有四大疑问待解

站在农民角度、收藏三农!农民兄弟们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随着6月份的日益临近,夏收马上开始!在小满节气结束之后,6~9月份国内气象形势到底如何?如果形势严峻,这势必会影响今年农民的收入。

而且现在全球粮价上涨,国内小麦、玉米、大豆价格均呈现坚挺涨价势头。

在6~9月份粮价、猪价有哪些新的行情消息,我们种养殖户应该如何判断?今天老道就为大家重点收藏一下,6~9月份国内气象和粮价、猪价的详细走势。

国家气候中心!今年6~9月份气象预警通知!气象年景到底如何?

老道说:就在最近一段时间,国家气候中心针对今年6~9月份的气象形势已经做出了详细判断。

相关气象专家指出,受到极端天气增多的影响,今年6~9月份我国气象年景处在中等偏差水平。

一方面是受到多雨区重点向北方集中的影响,导致今年秋收阶段北方地区的降雨量很有可能比往年同期偏多一些。

另外,随着入境我国台风数量的增多,在今年入境我国台风数量预计将达到9~11个左右,这也将进一步地加大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

特别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极端天气出现的数量也将比往年偏多一些。

而从近期中国气象台发布的相关气象消息来看,未来几天我国南北各地降雨依然呈现南多、北少的趋势。

我国华北、东北地区的降雨量普遍维持在10~30mm,而我国南方地区的降雨量依然站在50~80mm左右,特别是华南、西南和江南等地的降雨还将呈现集中短期持续的状态,这也会影响大家在夏收阶段的进度。

希望广大种地农民能够重点收藏一下,地方气象台针对地方气象发布的详细预测。

随着6月份的日益临近,涉及到粮价、猪价行情方面也会迎来两个利好消息,需要广大的种养殖农民能够有所了解。

粮价好消息:从最近的时间国内粮价行情走势来看,在夏收启动来临之前,国内小麦价格就已经迎来持续性的上涨。

无论从小麦拍卖成交价的情况来看,还是从基层面粉加工企业的小麦收购价的情况来看,均呈现稳步涨价的趋势。

有些企业单日上调小麦收购价幅度达到6分以上,小麦价格每吨大涨130元,而且涨价的形式还在持续。

在最近一次小麦成拍卖成交价的情况来看,最高的拍卖成交价已经达到1.7元每斤。

这一系列的利好信号都为我们说明,在今年6~9月份,小麦价格还会呈现坚挺上涨的趋势。

而相较于小麦价格的坚挺上涨,玉米、大豆价格在今年也会呈现较好的变化。

一方面受到全球粮价上涨影响,另外一个方面也跟今年持续抬高的种地成本有密切关系。

现在中粮、中储粮等国家企业也在加大收购动作,这都表明政策调控对于粮价层面会带来更积极的利好影响。

猪价好消息:与粮价行情相比,生猪价格进入到6月份之后也会呈现一系列的利好转变。

基层猪价在5月下旬经过短期震荡之后,为6月份的涨价释放了空间。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养殖户们选择二次育肥,基层生猪出栏量在6月份也将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在供应量下降的影响下,生猪价格自然也能呈现坚挺上涨的利好变化。

对于我们广大的养殖户们来说,也希望各位能够把握住猪价上涨的机会,结合生猪饲养的实际情况,有序安排生猪出栏。

随着6月份的日益临近,国内粮价、猪价都将呈现稳步上涨,这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老道希望种养殖农民能够更加注重天气消息,结合消费市场的趋势和气象预测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卖粮、卖猪选择。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2022年,老道坚信有国家的政策保障,咱农民的收益还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在这里恳请您顺手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三农扶持政策点个赞。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23日12时许,甘肃白银市景泰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公共安全前方应急指挥部宣告搜救行动结束,最终确认遇难参赛者21人,其中不乏一些国内优秀运动员。生命的意外凋零,令人惋惜和震惊。

172人参赛,21人遇难。这场超10%参赛人员遇难的“夺命”越野赛,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是天灾还是人祸?

一场户外越野赛事,超10%参赛人员遇难

22日9时,来自全国各地的172名越野跑运动员,踏上了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办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征途。这段坡陡弯急、险峰林立的赛事,曾被中国田径协会授予“自然生态特色赛事”“中国马拉松铜牌赛事”。

然而,开跑仅3小时,“有几个人已经没有意识,口吐白沫了”“速来救援”“CP2山顶”等消息,便在该赛事工作群中炸了锅。

白银市张旭晨介绍,当时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即24公里的CP2附近),突遭灾害天气,短时内、局地突降冰雹、冻雨,并伴有大风,气温骤降。

13时30分左右,景泰县中泉镇葫麻水村村支书王钦林接到发生险情附近的常生村村支书通知后,迅速组织村民赶往支援。葫麻水村村民卢有铎等人,在救援途中发现3人冻死。穿着棉衣的村民,还未登顶,便已感觉寒冷,体感温度在零摄氏度左右。

14时左右,已距求救信息发布后2小时,赛事组委会在派遣景区应急队伍抵达CP2山顶后,调取参赛人员GPS点位情况研判,才进行停赛处理。

18时左右,初步统计发现已接回139名参赛运动员,仍有33人失联。

22时左右,10余人已确认遇难。

23日1时左右,指挥部已确认151人安全,但剩余21名参赛人员伤亡情况仍未明晰。经过2个多小时后,指挥部明确剩余21名参赛者中有16人遇难,5人失联。随后,遇难参赛者增加至20人。

23日9时许,最后一名遇难者遗体被找到。指挥部确认,遇难人数达到21人。

参赛人员回忆惊魂时刻

“砰”,22日9时发令枪响,程(化名)和其他跑友从起点出发,欢欣鼓舞,满面春风。谁知道,这场比赛,无人完赛。

参赛前一天,天阴风疾,第三次参赛的“老将”程想起了东北老家阴风之后必有暴雨的农谚。但看着这次赛程路线和补给点设置,在咨询过裁判和当地人之后,他并没有把天气放在心上。微风化为阵风,程说,他按着节奏调整着呼吸,迈步上路,心里还想着这次能拿第几名。

13时左右,程刚跑过CP2,突然大风伴随着雨点,扑面而来。程不得不双手牢牢抓住地面,不安在心中蔓延开来。寒冷,是他唯一的感知。一路相伴的许多跑友身上披着保温毯,有人瑟瑟缩缩躲在坡下避风,但薄薄的保温毯挡不住呼啸的狂风,稍不留神,便被大风吹散开来。

冷,好冷,眼看着就到了CP3,求生欲完全战胜了胜负心,程决定退赛。这是他最庆幸的决定。

想走出“鬼门关”难如登天。程只能和一名身穿白衣的男跑友抱着取暖。搀扶着走了不久,冻麻了的身体已开始失温,意识模糊的程半途晕厥。

挣扎着睁开双眼,程已经躺在病床上,打开手机,才知道有好几个跑友再也没能回来。

李健说,很多人直接被吹成了滚地葫芦,已经有选手开始退赛。最终,李健也选择了下山。

下山时李健手机没电了,体力透支加上浑身湿透,他已经处于半迷糊状态,本能支撑他往前挪。李健咬着腮帮子,踉踉跄跄没几步,又摔在地上,把头撞破了。血流进嘴里,咸腥味让李健清醒了一下,正在这时,他遇到了救援队的队员。

“当时我已经看不清下山的路了,很多选手躺在赛道边,有些可能已经去世了。”李健说,直到下山后,他才缓过神来,才在跑友微信群中得知,不少选手已经失联找不到人。

白银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李渊慧表示,此次搜救最困难之处在于被困人员距离比较远,路程中仅有部分路段可通行小 汽车 ,到达补给点后只能取步行。搜索过程中基本取步行,该地地形地貌非常复杂,夜间十分危险且很多地方没有通信信号,只能用卫星电话。

仍有四大疑问待解

搜救虽已宣布结束,但此无疑难以画上句号。就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公众仍有一些疑问待解。

——疑问一:天气预报为何未能有效发挥预警作用?

有参赛人员说,参赛前一天,天气很阴沉,于是便咨询当地人,对方说这里风一过就是晴天,所以便没有在意。景泰县气象局局长康永学介绍,为赛事提供了信息专报,曾作“大风蓝色预警”。

甘肃一著名户外俱乐部负责人宋明说,极端天气预测是大型 体育 赛事应对突发状况的前提之一,此次最大的失误是运营方没有对气象部门提供的预警做出正确预判。

——疑问二:赛道保障是否完备?补给站设置是否合理?

有参赛人员回忆,过了第二个打卡点,风大得只能双手抓地,冻得浑身发僵,裹上保温毯也没用,直至晕厥失去意识。

此次越野赛活动对参赛者列了一个装备清单,冲锋衣等保暖装备仅作为建议选项,而没有作为强制装备。北京 体育 大学 体育 休闲与 旅游 学院户外运动教研室主任布和认为,对于没有带相关装备的参赛者来说,遭遇极端天气就会措手不及。按照预定,参赛者晚上才到达赛道补给站,最险要的地方又没有其他补给站,这是不合理的。

——疑问三:举办方叫停比赛是否及时?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 体育 赛事活动与安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李圣鑫说,与往常马拉松赛事不一样的地方是,此次马拉松越野赛更具有极限运动的特点。对于这类比赛遭遇特殊天气情况,应该有暂停或中止比赛的预案。

——疑问四:有无应急救援预案?救援能力够不够?

李圣鑫说,极限运动项目的赛事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救援预案的赛前审查。宋明认为,从此次救援情况看,救援保障无法第一时间抵达,也是这次赛事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

(原题为《一场越野赛为何成为“夺命跑”?——还原甘肃景泰山地马拉松越野赛惨剧经过》)

1.航天技术在经济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中的应用(成就)? 2.这些成就有何作用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甘肃省现有兰州、西峰、天水、平凉、武威、张掖、酒泉7个地下水动态监测站,共390个监测点,其中,国家级监测点58个。各分站隶属情况:兰州、西峰监测站隶属于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平凉、天水监测站隶属于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武威、张掖监测站隶属于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酒泉监测站隶属于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见表)。地质环境监测院仅对其进行业务管理,资料除直属的兰州站、西峰站全部资料归档属于监测院管理外,其他各分站仅提供国测点动态监测资料、年报和水情通报,各类原始资料和省测点资料归属地各地勘院管理。

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

全省地下水监测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黄河流域,监测面积为15877.3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50%。其中,酒泉、张掖、武威站属区域性监测站,位于北大河、黑河和石羊河,控制面积分别为282.80km2、8288km2、6380km2;其余各站均为城市水源地监测,监测控制面积较小,共926.5km2,其中,兰州400km2,天水88.5km2,陇西60km2,平凉67km2,西峰311km2。截至2008年末,全省共有地下水监测点390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58个,省级监测点315个,地级监测点17个。

从左至右:副院长兼副总工程师余志山、副院长兼纪委书记孙於春、院长黎志恒、党委书记邓国强、副院长兼总工程师赵成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表

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

甘肃省的地质环境监测的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依靠人工实地测量,测量装备均用万用表、电线,监测数据用人工填写,最后有专人负责录入计算机。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2008年甘肃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具体业务仍由兰州中心气象台和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两家承担。时间为5月1日至9月30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重点区域为兰州、陇南、天水、甘南、临夏、定西、平凉、庆阳和白银9个地区。

(一)预警数据传输

气象数据和预警产品主要通过2M专线以专线方式传输,预警产品以甘肃省气象局和甘肃省国土厅的名义联合发布,以手机短信、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发布。

在气象数据的传输频率上,兰州中心气象台在无降雨、小雨和中雨日,每天下午16:00~17:00通过2M专线将全省范围内的降水预报数据传输传到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预警中心;在大雨、暴雨、特大暴雨和持续连阴雨日,每天上午9:00~10:00、下午16:00~17:00将数据传输传到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预警中心。

(二)预报预警流程

1.收到兰州中心气象台发来的甘肃省境内未来24小时降雨预报数据以及前期实际降雨数据半小时内,监测院预报组根据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甘肃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图等,结合当天的预报降水量、降水区域,以及降水累加值等资料,在已确定的降雨特征值基础上,分析判断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空间范围及其可能性程度,进行预报预警等级划分。

2.监测院预报组将预报预警结果与监测院预报预警课题组会商,最终确定预报范围和级别。

3.将预报预警范围和级别报院主管领导签发,并报省国土厅主管部门审批。

4.将预报预警结果通过2M专线传输到兰州中心气象台。

5.兰州中心气象台制作气象预报节目时,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结果主要通过甘肃电视台20点的天气预报节目发布,同时通过短信、广播电台和甘肃省气象局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

6.省国土厅,通过甘肃省国土厅网站和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网站向社会公众发布,同时通过电话、短信、传真、E-mail等方式将预报预警结果通知预警地区国土局。

最后,兰州中心气象台和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存档。

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

2008年度发布地质环境公报1份,地下水动态监测年报7份,水情通报7份。在2008年主汛期,共发布了34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产品,其中Ⅲ级28次,Ⅳ级6次,成功预报20次。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根据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启动“群测群防”等防灾体系,有效地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2008年主汛期,全省未发生一起一次死亡及失踪10人以上的重大地质灾害。

六、法制建设

1.《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12月2日。

2.《甘肃省人民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06〕45号。

一、航天技术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在发展生产力方面起先导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航天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高技术群,荟萃了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的许多最新成果。航天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包括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以及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研究与发展,同时各种卫星应用技术、空间加工与制造技术、空间生物技术、空间能源技术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促进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水平

航天技术的直接应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还将发挥保护人类、保护地球的重要作用。卫星气象观测能获取全球范围昼夜连续的气象资料,为气象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气象和气候信息,改变了传统手段观测的落后状态,使现代气象学进入到以全球大气为研究对象,以气象卫星为主要观测工具的新阶段。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地球勘测,为大面积普查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新手段。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矿产石油普查、农作物产量估计与病虫害预报、土壤与森林调查、洪涝灾害与森林火灾监测、海洋与水利调查、地壳活动监视、地质分析与地震预报、环境监测、地图测绘、城市规划等。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可以为地面人员、陆上车辆、海面舰船、空中飞行器以及天上卫星和宇宙飞船等目标提供全天时、全天候、连续、实时的高精度定位和测速信息。载人航天、空间站、天体探测与地外开发技术又为人类的未来开辟了美好的前景。

航天技术的直接应用,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卫星通信技术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电话、电报、传真、数据传输、电视转播、教育、移动通信、数据收集、救援、电子邮政、远程医疗等上百种服务,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航天技术作为高科技前沿,其产业化依赖于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传统产业的支持。航天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航天技术的发展将牵引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航天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可以直接或经过二次开发后在传统产业中进行推广、应用和移植;航天技术的管理方法、通用软件、人才和设备优势也可以为传统产业借用,极大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二、我国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从1956年至今,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有12种型号,具有发射低地球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截至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8次发射;其中对外发射成功22次,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从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6次发射成功。

从“东方红”卫星上天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空间技术通过空间应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民用航天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卫星应用蓬勃发展,民用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和导航定位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现已建立了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普查、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微重力试验、空间科学研究等卫星应用系统。

(一)卫星遥感

我国有600多个单位、近万名科技人员直接从事卫星遥感研究、试验和开发应用工作,初步形成一支领域广泛、专业基本配套的卫星遥感应用队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遥感中心等单位利用国内外的卫星和气象卫星数据,使卫星遥感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国土调查与开发、农业规划和估产、森林草原监测和保护、环境灾害监测与评估、海洋调查与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迅速发展。

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数万米地物照片和其它卫星获得的地物信息,经国家经济和科研部门处理分析后,从中获取到许多用其它手段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资料,为国家进行国土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照片,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进行了京津唐、塔里木盆地、黄河三角洲等7个区域的和环境调查,各有关单位开展了其它方面的多项专题应用。实践表明,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照片具有视野宽阔、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好、清晰度高、能提供宏观和实用性强的第一手普查资料等特点,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中国已建成能接收各类(光电型、雷达型)卫星数据的遥感卫星地面站。利用该站发布的数据,各部委和各省市在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和规划、土地利用和普查、农作物估产、地质勘探、重大灾害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在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之际,遥感卫星地面站根据卫星获取的微波遥感资料,对灾情最严重的地区进行了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为抗灾、救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于1999年发射的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卫星,已成为中国卫星的一个新的数据源。

中国发射了4颗“风云”1号和2颗“风云”2号气象卫星,现已建立了由北京气象卫星资料处理中心和北京、乌鲁木齐、广州3个气象卫星资料站组成的具有国内外兼容性的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该系统为中国的天气预报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实时云图。尤其是气象卫星系统的业务运行,大大提高了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每年减少经济损失几十亿元。

(二)卫星通信

过去近20年,我国卫星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全国共有卫星通信地球站71个。近年来,VSAT通信发展较快,已在邮电、金融、气象、新闻、交通、石油、水利、电力等几十个部门建立了120多个专用网,终端约2万多个。在卫星广播电视方面,开通了47套电视节目和70多路语音广播,使我国和广播覆盖率达90%以上,卫星广播电视教育使我国3000多万人利用这所“空中”学校接受了教育和培训。

中国卫星通信事业的进步,使广播和电视传输的落后状况得到明显改观,促进了通信事业的现代化以及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

(三)卫星导航定位

卫星导航定位在我国的应用迅速发展。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已开始为公共汽车、出租车安装GPS指挥监控系统。我国有数万条渔船装备了GPS接收机。毫无疑问,智能交通是一个大规模的潜在市场。卫星导航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测绘的各个方面。GPS的应用必将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增长的热点之一。

2000年,“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并完成双星组网。我国自主建立了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这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实用星基定位导航系统,将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是现今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和组织,也是世界上少数拥有进行空间微重力实验手段的国家之一。如今,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正迎来一个大跨越发展的春天。21世纪头10年,又发生了中国航空航天史的两件大事:在航天方面,,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圆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在航空方面,2007年2月,对国计民生的意义不次于“两弹一星”的大飞机项目正式立项,还有最近倍受国人瞩目的“嫦娥一号”、“神七”等等……这些成就必将大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增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的重要性无与伦比,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从军事国防上讲,具有中流砥柱的地位。从国防意义上讲,在现代战争中,空战已经占据着主导地位。像军用飞机、导弹、航母这些衡量着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的重要指标,和国家的航空航天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历史上,航空航天技术的每一项突破几乎都源于军事目的。比如“两弹一星”,对于弹和星,应该结合起来看,如果火箭中的卫星换成了核弹头,就成了洲际核导弹了。为什么新中国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要上“两弹一星”工程?这正是为了拥有中国自己的核武器。同样,拥有航天火箭的发射能力,是一个国家拥有核威慑能力,远程核打击能力的前提条件。现代战争,是以海陆空天为一体的,立体复杂信息化战争。拥有制空权,制天权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因此,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

4 航空航天在国防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军事应用联系紧密,相互促进。 航空武器装备是空军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航空武器装备包括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强击机、轰炸机、预警飞机、电子战飞机、军用运输机、军用无人机、武装直升机、空中加油类特种飞机和机载武器等。航空武器装备的作用是对敌空中力量进行空战,夺取和捍卫制空权;对敌人地面、海面军事目标进行攻击;执行侦察、通信和预警指挥任务,空中电子战任务以及各种战斗支援和保障任务。航空武器装备是空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 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其间发生的局部战争,初步显示了空中力量对战争的重大影响。朝鲜战争是喷气式战斗机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使用,空战和空中打击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越南战争后期,美军使用包括 B— 52在内的各种作战飞机对越南北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进行了“地毯式”轰炸,给北越方面造成了巨大损失,实现了美国的所谓体面撤退。在 1967年 6月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在三小时内使埃及空军几乎全军覆没,同时还严重打击了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的空军目标,在短短的 6天内就达成了其预定的战略目标。英阿马岛战争和 1986年美国对利比亚实施的“外科手术式”空中打击,都进一步确立了空中力量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1991 年的海湾战争是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标志,空中战争的雏形在这次战争中第一次、 展现出来。在 42天的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占了 38天,基本上靠空中作战就达到了取胜的目的。 8 年后的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仍然选用了空中打击方案,历时 79天的战争完全由空中力量进行,使得科索沃战争成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空中战争。这次战争具有一些新特点,无人驾驶飞机被大规模使用,为提高空中打击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准精确和精确制导武器占据了总投弹量的绝大部分。 “ 9. 11”后,美国发动了针对阿富汗塔利班的反恐战争,依然是借助空中打击力量。这次战争中,无人驾驶飞机第一次向目标发射了武器,标志着无人航空作战平台的概念已经进入了实战阶段。 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还是以隐身战斗机和远程巡航导弹轰炸巴格达郊区的军事和政治目标拉开战争的序幕。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随着战争目标朝着政治化方向发展,空中力量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越来越大。未来的战争势必围绕空中打击来进行,谁拥有更强大的空军,谁将在未来战争中取得主动权。 卫星侦察具有面积大、速度快、可定期或连续监视一个地区、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已成为当今作战指挥系统和战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军用通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测地卫星和军用气象卫星都可直接应用于军事。由侦察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以及空中预警和指挥飞机构成的系统,是国家现代防务系统的神经中枢。只需在普通上安装一个卫星制导装置,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就能极大地改善常规的轰炸精度。其他航天器可作为太空武器平台,在未来的制天权争夺中发挥作用。 2007-12-28 21:47 回复 ☆猪的骄傲☆ 37楼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已对国民经济的众多部门产生了重大影响。 航空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空中运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安全和舒适的旅行手段,国际航班已经取代了远洋客轮,成为人们洲际往来的主要工具,密切了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往。国内航线的航空运输在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已经可以和铁路运输相抗衡,而且加快了发展中国家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发展。通信卫星和大型客机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重要支柱。航空在工农业方面的应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如飞机广泛用于空中摄影、大地测绘、地质勘探和调查,还可用于播种施肥、除草灭虫、森林防火和环境监测与保护等。 航天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相结合开创了许多新的商业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典型的例子是卫星通信,这种方式具有距离远、容量大、质量好、可靠性高和灵活机动的特点,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 20世纪 80年代初,通信卫星就承担了一半多的国际电信业务和几乎全部的洲际电视传输业务。在我国,通信卫星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得以实现,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民听到了广播,看到了电视。卫星导航技术除军事用途外,利用其全天候、全球和高精度的优势,广泛地用于船舶导航、海洋调查、海上石油钻探、大地测绘和搜索驾救等民用领域。气象卫星提供的高精度气象预报,对预防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有着非常积极 的作用,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其他测地和海洋卫星已成为普查地球和海洋的最迅速、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还能协助监视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等。 航空航天技术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的管理方式向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转移,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十分可观的间接经济效益。 航空航天为科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航空技术为人类提供了从空中观察自然界的条件。航天揭开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通过航天活动获得的有关地球空间、行星际空间、太阳系和宇宙天体的丰富信息,更新了人类对地球、行星和宇宙的认识,推动了天文学、空间物理学、高能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空间实验室的特殊环境,可以被用于开展许多在地球上无法完成的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工作。 航空航天产品是附加值很高的高新技术产品。就航空产品而言,美国 F— 16战斗机 1 kg 质量的价格是 1kg白银价格的 20倍,相当了 1kg黄金的 25%,远高于船舶、汽车和计算机的单位价格。如果按美国 B— 2A战略轰炸机的价格来算,飞机空重 50 oookg,单价 20亿美元,折算单位价格为黄金的三倍。 航空航天产业已经成为部分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造业中,航空航天业对美国的贸易平衡贡献最大,每年达到 21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美国航空工业是美国国防工业的核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航空工业部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把航空航天工业确定为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